发布时间:2019-08-06 05:30:58
项目费用:对基层工会办卡并成功激活的工会会员进行50元一次性充值奖励,充值金额全部用于工会会员卡的“绿城通”功能,职工可凭会员卡刷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需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7、困难群体关爱行动(2项)
(13)“爱相伴”残疾人社工服务项目
目标任务:通过专业社工参与,拓展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扶残助残、资源链接、环境融入、创业就业等专业服务。
服务对象:2017年选择3个街道作为试点,试点范围内所有持证残疾人;以轻度肢体残疾人、因伤残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牵头单位:区残联
责任单位:大学路街道、京广路街道、人和路街道
推进举措:①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优秀社会组织或机构开展服务。②建立辖区残疾人士信息档案,同时做好就业、职业培训和社区康复的信息统计,形成帮扶资料库。③服务内容包括:残疾人法律政策宣传倡导服务、日常来访与探访服务、社区康复与心理健康服务、团队协作与互助交流服务、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符合残疾人实际需求的其他服务。
项目费用:每年30万元服务专项经费,由区财政承担。该费用主要用于项目工作人员薪资福利、开展专业活动、办公费用等项目运营支出。
(14)低保群体关爱服务项目
目标任务:加大低保家庭临时救助力度,为因病花费较多的低保对象提供医保报销、大病救助后的第三次救助,减轻低保人员的经济负担。2017年,选择5个街道作为试点,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低保核查、需求调查、问题评估、资源链接与个性化服务工作。
服务对象:二七区辖区667户低保家庭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
责任单位:区慈善总会、大学路街道、五里堡街道、建中街街道、铭功路街道、樱桃沟管委会
推进举措:①进一步完善“四个一”救助模式,拓展救助范围。②加大宣传力度,让“因病致贫”的特困低保对象家庭了解资助项目和申请流程。③统一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优秀社会组织或机构,为低保对象开展需求调查、问题评估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工作。
项目费用:①政府资助。为符合资助条件的低保家庭提供医保报销、大病救助后的三次救助,所需经费由区财政全额承担。②企业捐助。引导鼓励爱心企业向二七区“低保慈善基金”捐赠资金,用于基金所立项目内容,做到专款专用。
8、特殊群体关爱行动(3项)
(15)户外工作者“暖心行动”项目
目标任务:关爱辖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为其解决实际困难,形成全社会尊重、爱护环卫工人等群体的良好氛围。
服务对象:环卫工人、巡防队员等户外工作者中的先进代表、劳动模范、特困人员及其子女等。
牵头单位:区慈善总会
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政法委、区总工会、区城管局、各镇、街道、管委会
推进举措:①五一劳动节、环卫工人节前后为先进代表、劳动模范免费体检;②调动辖区慈善资源,广泛发动社会力量,联系爱心商家,为环卫工人、巡防队员提供免费爱心就餐点不少于10家,开展发送劳动防护用品、贫困家庭子女助学等各类送温暖活动;③发动媒体报刊和志愿者团体,加强文明宣传,提高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项目费用:由区慈善基金和爱心单位共同负担。
(16)“40 50”技能相亲项目
目标任务:针对“40 50”人员技能缺乏、就业困难的现状,全区范围内遴选100家可以提供技能培训的实体店,按照双方自愿的原则,通过以工代训,为“40 50”人员提供“一对一”的见习培训,切实帮助“40 50”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升就业竞争力。
服务对象:有培训意愿的“40 50”等就业困难人员。
牵头单位:区人社局
责任单位:各镇、街道、管委会
推进举措:①3月底前,确定100家可以提供技能培训的实体店。②通过个人申请,由各镇、街道、管委会确定参加技能培训人员。③技能培训内容包括:花艺、茶艺、缝纫、糕点制作、家电维修、汽车修理、特色烹饪、营养配餐、月嫂等。
项目费用: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由区财政负担,主要用于“40 50”人员技能培训补贴。根据技能培训实体店培训人数和效果,评选产生“温暖二七技能培训爱心店”50家、“温暖二七技能培训示范店”10家、“温暖二七技能培训明星店”5家,并给予适当财政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