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乐观,我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碰到什么问题都忘坏的地方想。然后用人自老也没什么自信
推荐回答
关于你的问题的根本,我觉得是你自卑沮丧的心理在起作用,它表现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偏低,说白了就是缺乏自信心,因而使你忧郁、悲观、孤僻。你的问题产生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把别人太当一回事了,也就是认为别人什么地方都比我们强,所以在遇到别人或人多或在重要的场面做事时,就显得特别紧张、激动,以至于无法顺畅地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其次是你把自己太当一回事儿了,也就是认为自己在什么地方都会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在遇到别人或人多或在重要的场面做事时,就会觉得大家的眼睛都在注视着自己,以至于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生怕别人笑话自己,看到别人在叽叽咕咕地议论,就非常敏感的以为一定是在说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紧张、焦虑和恐惧,自然也就会出现笨手笨脚做不好事儿的情形。最后是你过分关注曾经的自己“依赖别人替我想、替我做,而且脑子很直,一点简便方法都想不出来”,进而以负面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结果使自己“画地为牢”而陷入了自卑沮丧的心理之中。针对以上三种情况,首先我们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内涵,这就是说十全十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存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为人处事方面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在他人面前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而最受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把真实的自我袒露在他人面前的、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所以你在为人处事方面不要过分关注对方对你的影响如何,也不要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当前所要做的事情按自己的能力做好,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其次,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之上的所有人都具有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这就是说那些工作和社交能力强的人在做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或不曾交往过的人之前也存在着紧张和焦虑心理。当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事实,那么我们再做事或与他人交往时也就会减缓自己的紧张和焦虑。第三,要改变自己心中做人的标准,正确对待社会和他人的贬抑性评价,充分认识,肯定自我的长处和优势,改变对自己的认识。社会的评价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切不可屈从社会的贬低和鄙视,否定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个人的品行、成就永远不会超过其自信心的限度。第四,不要过高估价对方,认为自己不如他,甚至一无是处,应当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不要轻易说自己不能,而要说让我试试!凡事不应该常怀奢望,要知足常乐。如果追求目标较大较高时,可将它分解为一个个易于成功的小目标,通过每个小目标的成功实现来激励自己,进而达到增强你的自信心的目的。第五,当自己遭受某种挫折打击或因生理缺陷受到困扰时,可以转而追求比较崇高的或价值更大的目标,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自信,减轻挫折、缺陷造成的痛苦。生活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勤能补拙”的事实屡见不鲜。一位心理学家深刻地说:“伟大的生命其实就是一部奋斗史,显示了借补偿作用而获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第六,不要关注别人的赞许。当你渴望的赞许未能如愿以偿的获得时,会使你十分沮丧和痛苦,产生自我挫败,自信心受到伤害。赞许毕竟不是人类必备的需要,过多的追求赞许,会使你花费大量的精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你不能自由自在的进行交往。因此,你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追求尽善尽美。第七,培养自信心行之有效的途径是敢于去做,大胆地去做自己害怕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这样就会让我们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理满足以及成功的感觉,通过以成功促成功,你也就会逐渐变得自信起来。第八,对自己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和鼓励。当面临某各情况或活动,感到信心不足,心情紧张时,首先通过深呼吸使心情尽快平静下来;然后通过自我暗示给自己壮胆:我并不比别人差,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不去想成功或失败的后果,而是抱着豁出去、闯一闯的心理从事你的活动,用行动证明,别人能干的,自己也能干。第九,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当你在为人处事时感到紧张、焦虑和恐惧时,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第十,凡事尽可能往好的方面想,多看积极的一面。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因为有能力才会有自信,才能挑战自我走向成功。有志者,必然是拼搏奋进,以不懈的努力去追赶强者、超过强者的人。第十一,要善于把紧张情绪放松。使用一些平静、放松的语句,进行自我暗示,常能起到缓和紧张情绪,减轻心理负担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有自信心,并不时用内心的语言激励自己:“我很棒”、“我表现得很好”、“人们都很喜欢我”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