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新市区包括哪些,大连新市区和新区的范围!

据史料记载,大连最早的城市雏形,源于沙俄殖民统治当局制定的港口和市街第一期城市建设规划。日本殖民统治初期,基本沿袭沙俄思路,30年代,市区由东向西北发展,一直扩展到沙河口,形成了中国风格的棋盘式格局。

解放后,1955至1957年制定了大连市第一部城市总体规划,截至今日,大连的发展规划已经调整过多次,而每次的调整只有量的数字上变化,而缺少质的变化,整个规划流于形势,凸显规划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85年的规划要求在2000年将市区人口规模控制在140万以内,但2000年的市区人口规模已经翻番增长。多次规划无非是把城市的格局从“鼠胆形”扩成“围棋子盘”形进而扩成现在的“章鱼爪+围棋子盘形”。在这样的一个规划下,大连辖区正在被“肢解”。

大连要在金普新区向应镇建设新市区吗?

大连是一个半岛城市,老城区更是偏大连湾之一隅,地域狭小,城市建设用地受山地、港口挤压,以及铁路的分割,中心区发展城市道路的平面空间极其有限。受城市用地和规划条件的限制,这种发展不平衡现象还将进一步加剧,目前道路交通的主要表现是在:市中心区受用地和地理条件限制,已不具备大规模扩建城市道路的条件;由于特定历史原因及地貌特点,城市道路形成了多种布局方式,通行能力日趋饱和;大连市经济发展迅速,在区域经济圈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商务活动逐年增加,加剧了大连市的交通问题。另外,随着人口增加,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总量也在增加,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大连的污染会更加严重。

大连全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但是中山、西岗和沙河口3个区合起来面积仅100多平方公里,大概为金普新区的1/20,狭小的区域内居然住着各类人口近200万人,密度之大实为罕见。于是填海造地、建立交桥、建地铁、建海底隧道、建跨海大桥,资金花费巨大,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非是治标不治本。在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房地产开发依然猛烈,人口和车辆还在汇集,老城区的“病”只会越来越重。

大连要在金普新区向应镇建设新市区吗?

大连的未来向北飞,向北才有广袤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原有的狭小空间内,引发了交通、人员、经济上的多重弊病,而且怎么治理都不见成效。老城区已经不适合大力开发了,无论是空间还是潜力,老城区适合的是精雕细琢,大力发展金融业、现代服务业。随着老城区的改造,这个区域要限制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应该适时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让老城区的交通顺畅起来、景观精致起来、绿意盎然起来。中山区与西岗区,沙河口区合并,仍称中山区,新的中山区主要发展旅游和金融等支柱产业。旅顺更应该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医疗养老、教育产业。未来重型工业应该放在太平湾、长兴岛和花园口这些城市外围区域。

着眼未来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建设功能完善,地域布局合理的国际性大都市,大连的未来必须要走一个全新的路线,要有战略布局和前瞻思维,政府机构、直属机关先行搬迁,合理引导人力、物力、财力向新市区转移,将新市区作为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大力发展。大连的经济、行政、科技、交通、医疗、物流、商业7个中心北移,寻找新址,合理的引导资金、人口、交通向新市区转移。

大连要在金普新区向应镇建设新市区吗?

以往的观点是搬到现在的开发区,但是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开发区的空间布局已经捉襟见肘了,而普湾新区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普兰店市已经撤市为区,随着城市全域发展的推进,瓦房店和庄河未来也必然是撤市设区。

国家最美乡镇—向应镇,人杰地灵,不仅地理位置好、更是风水宝地。大连政府所在地应该搬到普湾新区向应镇附近,重新进行整体规划。向应镇作为金普新区的中心点,北邻普兰店、瓦房店;南邻金州、开发区、保税区、西邻长兴岛。大连未来城市中心如果在普湾新区向应镇建设,以向应镇为核心可以精细统筹和协调普湾、金州、开发区、保税区、长兴岛、普兰店、瓦房店和庄河,最终这几个区域将完美的融合统一,交通四通八达,城建日新月异,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和资金,并可以有效避免分散式发展。以点带面,远期可以辐射营口,丹东,鞍山等地,会更加凸显新市区中心的重要意义和伟大的前瞻性,不仅使大连城市布局协调完整统一,而且使辽中南地区的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对于辽中南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大连要在金普新区向应镇建设新市区吗?

大连对口支援的贵州省盘州市、旧称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政府大胆先行,将政府机关整体搬迁至红果镇,建设新县城,此举使盘县获得了空前发展,不仅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更是一跃进入国家百强县行列。发展超乎想象。这也为咱们大连提供了最好的参照模板。

北京在通州建设新市区,北京市直机关将全部迁往通州新市区。这个也是大连可以借鉴的。

真心期待,大连的路更通畅、大连的天更蓝、大连的城市更美、大连的发展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