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流量银行有用吗(联通每月免费领取流量)

虽然没觉得流量银行真的能像他们认为的那样带动流量经营,开创一个新时代,不过能把自己多余的流量分给小朋友们,这也是一件倍有面儿的事,也算是在苦逼的运营商给朋友们贡献的为数不多的福利吧。使用下来却是大失所望,总结起来,这款产品有三个败笔。

一、流量货币化偷换概念,没有创意

乍一听流量银行,以为这是一个以流量为流通货币的体系,但其实联通偷换了个概念,这个体系里流通的是流量币,而流量只是这个体系市场里的一种商品,而且现在为止是唯一的商品。打个比方呢,大家可以相互赠送水果了,你的苹果不爱吃可以换他的橘子,你的西瓜太多吃不了,送给你心仪的小姑娘一半,结果实际上这是不被允许的,你想给心仪的姑娘西瓜,不可以,你需要钱,你用你的钱买了半个西瓜送给姑娘,或者你把钱给姑娘,姑娘爱吃草莓她就去买草莓了(现阶段是只有西瓜卖)。而且还有一个规则是流量和流量币只能单向兑换,这就导致了用户多余的流量没法转赠,想要转赠的话只能自己去挣流量币。

从产品名“流量银行”到流通货币“流量币”都是用来忽悠用户,让用户误以为是流量作为可流通的货币,其实错了,这个货币完全可以叫联通币、运营商币、WIFI币等等,作用还是买流量。产品团队模仿互联网金融却没学到实质,用一种虚拟货币购买一种虚拟商品,还不能双向流通,真的是一点创意也没有啊。

二、挣流量模式完全模仿成熟产品,没有新意

流量币不能兑换那就只能赚取了,这个赚取流量币的方式用似曾相识来形容那都算赞美了,完完全全是一模一样嘛,笔者之前也用过那种下软件体验得积分,然后用积分换钱的软件(原谅笔者穷,想靠这个挣点外快来着),流量银行挣币模式基本一致,下载给多少,注册给多少,使用多长时间给多少,只不过是把积分换成了流量币。说实话,这种模式还是能培养一些用户的,百度就有众测平台,也是通过体验产品挣积分换礼品的模式来留住用户的,笔者手机的color os系统自带的软件商店,也是通过下软件签到得积分换礼品的,不过人家可给的都是真金白银啊!我在百度众测换过豆浆机、换过瑞士军刀,在软件商店换过手机充值卡,在那些小软件里拿积分换过钱。再来看看流量银行,下载一个软件送3到4个流量币,按现在流量一兆7、8分钱的成本换算,下载一个软件能得2毛钱,这还是对那些需要流量的人来说,对于流量富裕的人,谁有这闲工夫去挣这点得来也没有意义的流量呢。

如果是标榜创新,那就真拿出点创新的东西,如果说在国企里呆的不会创新了,那也求你去模仿点好的产品模式,这种靠做任务换积分进一步还钱的模式有了不是一年两年了,大大小小的产品也有很多款了,仍然没有一个让用户记得住的产品,说明这个模式是没有办法吸引广大用户参与的,只是针对少量有特殊需求(像笔者这样挣点外快的)的用户。联通你要做流量经营的领先者,咋能模仿这种小众的模式呢,真是没有新意啊。

三、只做宣传没有推广,没有诚意

移动互联网时代什么最重要,入口。百度砸了19亿,就是为了一个手机助手的入口;阿里花大力气收购UC,也就是为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入口。虽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之争和运营商真没啥事,但是联通产品中为数不多的用户能接触到的营业厅都没有推广不提供链接,就说不过去了。运营商的东西互联网不帮着推广也就算了,谁让是冤家呢,可是联通你自己生的孩子你都不待见,怎么可能指望产品引爆用户呢,真是没有诚意啊。

流量银行,说得好听点是联通流量经营时代的一种勇敢的尝试,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偷换概念借热门方向凑出来的一个仿制品。现在就说这个产品的失败还为时尚早,但是起码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忽悠意义大于实际效用的产品。

流量经营不该是单纯地多给点流量少给点流量的问题,而是流量精细化运营的问题。随着运营商网络的不断升级和资费的不断下调,用户关注的将不再是流量够不够用,而是流量好不好用,这和以前人们在乎吃不吃得起饭现在在乎饭好不好吃一个道理。运营商要考虑的问题则是如何在保证网络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持利润、把握住IT产业的话语权。流量经营应该是用户体验与实现价值平衡的一种经营策略。笔者认为想要保证利润以及把握住话语权,一定要先看看自己有什么是别人没有的,拿这个作为资本,而不是自己没有的非要去创造一个,结果还PK不过别人已经有的而且更完善的。管道是运营商的存立之本,通过智能管道的智能控制,调节流量的多少快慢,做到可以智能化地影响用户上网体验,以此作为运营商与互联网谈判和合作的筹码,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创更多的后向收费模式,应该是流量经营真正应该走的道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IT行业分析员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