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境阅读法?
“情景阅读法”强调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画面,是“想象力阅读”。很容易理解吧?
- 这种阅读法的阅读速度通常比“逻辑阅读法”慢很多,但通过想象力深入阅读,可以让我们更透彻的理解书本的内容。这种方法很适合用来读小说、童话等。
- 如:很多教条式的文章内容我们可能很难记得住,但孩提时代阅读过的《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童话故事,却至今都历历在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当然是小时候听故事时,我们会利用想象力在脑海中演绎出故事情境的结果。
- 其实,很多“非小说”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用“情景阅读法”来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阅读尼采《悲剧的诞生》时,想象尼采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在讲话。
情景阅读法的几种方式
“图像式阅读”,把文字当风景
- 抽象的语言文字不方便记忆,我们可以把书中的文字想象成风景图片,如同“照相机”那样把文字内容、位置记忆下来,是一种很实用的阅读法,既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阅读、轻松记忆,又能保持愉快心情的妙招。
想象情境,把文字转化为画面。
- 举例说明: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作者是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了下来,创作的过程是:景色→文字,我们阅读的过程刚好和作者创作的顺序相反:文字→景色
- 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流利地翻译文言文,但从看懂的字词也能猜出这片文章的含义,能够想象,并且用笔画出课文论述的东西
- 再举例:比起小说,动画观赏起来会比较轻松,这是为什么呢?看下面:
小说:文字→画面→情节→故事
漫画:画面→情节→故事
动画:画面(情节)→故事
- 观赏动画省略了“文字→画面”的观赏 过程,自然会比较轻松。
和作者产生关联
反复“感性阅读”,和作者一起思考。
- 觉得一本书很棒时,我们可以反复阅读,好好掌握作者的思想脉络。
- 好比在美术馆欣赏画作或临习字帖,要注意到的并不是形式上的笔触,而是创作者所传达的艺术思维、情感和精神。那才是真正值得学习、仿效的地方。
- 想要有心灵收获,就得读一本书的灵魂,用丰富的想象力粗使自己了解作者的思路,这样阅读才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情景想象”法,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 举例:用“情景想象”法读杜甫《新安吏》,这首诗非常有画面感我们可以想象杜甫在吟诵或写作,或行走在新安道上,旅途中经过洛阳西边,听到新安这个地方的官吏正在拉壮丁当兵的情景。
- 我们想象出来的杜甫先生,在我们面前写下这些悲天悯人的诗句,然后在诗末安慰去当兵的年轻人:国家的军队是顺应天意,会抚养照顾士卒的……当我们想象出作者的形象,必能更深入的了解这首诗。
读完忘不掉
超现实想象法,轻松记忆。
- 举例:近年来最被人们看好的产业依次是:绿能产业、生物科技产业、医疗照护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信息应用产业……
- 超现实想象记忆:五个穿着西装的大老板,第一个穿绿西装,第二个拿着一只小白鼠,第三个抱着大针筒,第四个抱着一本书,第五个抱着一部电脑。看看用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容易记住上边的文字。
搭配“逻辑关键词”,恢复记忆线索。
- 回忆书名、主旨
- 回忆大纲脉络
- 回忆印象深刻或重要关键字
- 回忆阅读的想象情境
- 以《挪威的森林》这本回忆式的纯爱小说为例,主角先是回忆了草原、直子、直子说过的话,接着当时的宿舍、室友,和其他人互动的情节就鲜明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