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壳南京95至尊多少钱一包(中国10大奢侈品香烟)

据说有人抽烟,非“三黄一香”不可

——————————————————————————————————————

对于抽烟的人来说,烟是里子,有时也是面子。平时坐在书房里,抽自己的烟,根据口味和能力抽烟,可到了朋友圈聚会时,却不能不“打肿脸充胖子”。

大约是2000年的时候,一次到海南,听到有人神摆:一等公民抽熊猫,祖孙三代有人包;二代公民抽中华,不是大款是大拿;三等公民抽玉溪,此等人物最牛比;四等公民芙蓉王,不是大款是大拿。细思量,有道理。

有些惭愧,那时候工资不高,觉得抽个15元的“紫南京”就很牛了。可到了有些场合,真拿不出来啊。一次与一位作家朋友在一起,这位朋友不管他人如何,他拿出来的只是几元一包的中南海。他认为很有个性,可也有认为是装13。还认识一个人,喜欢抽三五,不管多少人在一起,他总是摸出一包扁三五,桌上一摆,自顾自抽。也有人议论,装什么牛,有本事别抽别人的好烟。

“我非楚狂人”,哪能老站在流行的对面。于是参加聚会前,每次都要勒紧裤带三五天,带包硬中华去。

可时间不长,参加一次聚会,有朋友说:你落伍了,现在谁还抽硬中华,大家都抽软中华,而且有人只抽3字头的软中华。靠稿费吃饭的人,其实抽硬中华已经了不起了。舍不得花钱,花不起钱,只好装傻装天真。朋友也讲,算了,对你不作要求,你也算“尽力”了。

可时间不长,一款80元的苏烟出来了,再跟着100元的九五至尊出来了,并且流行起了100元的黄鹤楼。硬中华已经混不下去了。这时候应该感谢一个人,大家知道的,就是著名的久耕。自从周久耕把“厅局级的享受”——九五至尊亮出来,这款烟的价格也迅速降了下来。公开场合,也很少看到百元以上的烟了。于是在昙花一现后,桌上香烟又回到了“80”年代。这段时间,三字头软中华,可谓“江山一片红”。

据说有人抽烟,非“三黄一香”不可

时间长了,也不好意思继续装傻。可是稿费几十年不涨,物价再高也不涨,于是只好勒紧裤带七八天,平时参加饭局,带包软中华。这样混了一段时间。大家也能理解,毕竟文人没钱嘛。

可是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聚会。有朋友跟我讲:你这个人又落伍了,现在祖国烟山一片黄,谁还抽软中华,抽烟早已经进入“00后”,大家都抽“三黄一香”。所谓“三黄”,最多的是黄金叶,次之黄鹤楼,再次黄山;所谓“一香”,是指细支的沉香。这些烟都要100元一包。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百元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养生的庄子,恐不抽烟,但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只会拿来附庸风雅一下。本着勤学勤思的精神,向几个朋友打听了一下抽烟的行情。于是,朋友们讲了:

有人喜欢抽黄的,非“黄金叶”不抽。有人喜欢短的,非“黄鹤楼”不吸。有人喜欢细的,非“沉香”不碰。好吧,这哪里抽的是烟,简直是金条。特别是短的、细的,说起来少吸了毒,可烟瘾在哪里,平时抽一包的现在要抽两包。

据说有人抽烟,非“三黄一香”不可

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拿工资的人,平时省得花一百元买包烟。偶尔抽之,或许可以,如果烟瘾大,哪能抽得起?难道真是“抽的不买,抽的不抽”?一个未经验证的江湖传说,一些领导干部抽烟,非“三黄一香”不抽。这些烟,真是自己买的吗?如果传说为真,这算不算作风新动向?新的奢靡之风?不禁又想到,前段时间提高的烟草税,对于控烟有什么鸟用?

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大家都抽黄金叶,有人抽几元的,有人抽几百的。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才会让烟草这么畸形?全世界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一包香烟从几元到几百元都有,价格这么悬殊?或许在禁酒令之后,我们再应该出台一个禁烟令。又或者学学月饼好榜样,出台香烟的最高限价。在天价烟雾缭绕里,看不到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