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来吧,我们一起回拉萨,
回到我们阔别已经很久的家。
记得第一次从拉萨回去以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叫《情醉日光城》,后来我多次再去拉萨,这一次,用《杂忆日光城》来命名。
还记得上一回和边次见面的时候,
他说:你啊,回去以后不能再这么执念于西藏了,你必须要自己的生活。
我说:是啊,我就是来放下执念的。
人的记忆也许是有灵的,它能够挑选心愿意收留的那部分,而自动筛选掉其他的回忆。留下来的那些回忆似乎也时刻在准备着,想起它时,仿佛就在昨天。
前几天翻起2013年写的拉萨:
“拉萨确实与其他大城市大同小异
只是它拥有一望无际的蓝还有皑皑雪山
致使我留在拉萨这么长久的
是因为秋池客栈的美静及特别
它需要穿过一段林荫小道步行五分钟才能到达
这一条小道也成为秋池的世外桃源与拉萨的现代化的媒介”
后来,在拉萨再也没有找到让我觉得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可八角街藏家大院那边次的家,住的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以至于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再回来这里,经常会想,我回去以后是不是还是每天无限地浪费时间,什么事都没有做,只是朝拜、泡茶馆、晒太阳、看日落、看书、看电影、做饭、吃饭、睡觉仅此而已。
当我们在这里生活,落入现实,所有的俗套照样重演,一切活得都仿佛尘埃。雪域高原上,同样会有世俗的悲欢离合,我们每个人心中臆造的拉萨、虚构的西藏也都会在这个时候消失,有时候你会想,蓝蓝的天、清澈的水、稀薄的空气,我们在这里,拥有它,做什么呢?
以往每次来,我都几乎不带相机来大昭寺,因为懒,也因为他们似乎都很抗拒我们的拍摄。但是这一次,还是想留点什么,及时都是背影和侧脸。可是已经足够了,在大昭寺前,一年四季365天不间断的,这里才是老拉萨。当然,人一旦到了拉萨,就变懒了,拍过两次就懒得再拿起相机了。
这一次再跟边次见面,是在我即将飞回内地的前一天,边次抽空说一定要见我一面。见上面的时候,他说:看到你平安健康,就够了。
我和边次认识了这么久,却从未加过微信,每一次联系都是通过电话,似乎这样的感情更神奇,他不知道我在朋友圈里是怎么样的,我们都彼此只能通过声音听到对方。我想让他知道的,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都是通过声音表达。
有时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朋友圈”,反而更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