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大帝本纪(少年“李毅大帝”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一场中超比赛让前国脚李毅再度成为舆论热点。

那是北京国安队主场迎战河北华夏幸福队,凭借加时赛的两个点球,北京国安队主场艰难战胜了河北华夏幸福队。

也正是这两个点球引起了李毅的质疑,作为河北华夏幸福队助理教练的李毅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教练组一个星期的准备,场上球员九十分钟的努力却因为其它的因素化为乌有,足球比赛没有公平谈何振兴,从事了三十多年足球工作这球算不算越位还请大家指教,什么都别说了,为今天拼搏了九十分钟的小伙子们加油。”

 

少年“李毅大帝”是怎样炼成的

 

不过,李毅很快便删除了这条消息。

说起李毅,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安徽蚌埠人,少年时代去了火车头队踢球,然后从那里起步成为国脚,并因为一句“我的护球像亨利”而被球迷誉为“李毅大帝”,以“大帝”之名响彻大江南北。直至今日,当李毅已经以教练员身份出现在赛场上时,人们脑海中浮现出的还是这句中国足球圈最经典语录。

但是,李毅当年如何被火车头队看中的,却鲜为人知。

 

1

按照百度百科的资料,李毅出生于1979年6月20日,安徽蚌埠人。

那一年,安徽足球队虽然在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中表现不佳,但是他们在第四届全运会足球预选赛的南昌赛区中“杀出重围”,成为进军全运会总决赛中的一员,而实际上这也是截止目前,安徽足球队唯一一次进入全运会足球决赛阶段的经历。

少年李毅在蚌埠市西区长大,他父亲是蚌埠市汽车滤清厂(也有说是蚌埠拖拉机厂的工人)的机修工人,母亲是针织机械厂的工人。

蚌埠,简称蚌,别称珠城,是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位于安徽省北部。百余年前,蚌埠是凤阳县下属的一个小渔村,因为津浦铁路的修建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1947年1月1日,蚌埠正式设市,为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1952年4月,蚌埠市直属安徽省。

八十年代中期的蚌埠治安并没有现在那么好,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安徽蚌埠的童年对李毅来说是一种循环——打架然后挨打。男孩子小时候招猫斗狗干过的所有坏事,李毅一样没落下。之后,被拖拉机厂当工人的父亲锁进屋子,吊在房梁上,双手捆在背后,棍棒交加,屋外是哭哭啼啼心疼的母亲。”1

也正是害怕儿子跟社会上的人学坏,父亲才送李毅去足球队,而李毅知道这个缘由的时候,已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很多年以后,我父亲才告诉我,其实当时送我去踢球并不是想让我成为什么球星,而是我们那里太乱,什么打架斗殴乱七八糟的事情全有,我小时候很多小伙伴现在都抓送监狱里了,父亲只是怕我学坏了,怕跟人混被警察抓走了才让我去踢球的,其实也就是找个正经事情让我干着,占据我的业余时间。”2

在蚌埠市西区大庆路第二小学踢球的李毅,很快被来宪强教练发现了。

那是1987年的某一天,蚌埠市体校的来宪强教练为组队参加全国贝贝杯足球赛,来到大庆路第二小学选材,“来教练看小李毅身体素质不错,但觉得他颠球技术还不够成熟”。

为了鼓励这个还算有发展的足球苗子,来宪强和李毅就有了下面一段对话。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李义。”

“是哪个‘义’字?”

“是义气的‘义’字?”

“踢足球是很苦的,要有顽强的毅力。我建议你把那个‘义’字,改为毅力的‘毅’。” 3

这段对话此后被各家媒体反复演绎,来宪强帮李毅改名字的事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但是李毅此后在回忆中谈到此事,略有不同,“当时我的名字叫李祎,那个不念毅,应该是第一声。我去比赛,很多人老是错别字,一叫就叫李伟。后来,来指导说这个名字太难念了,就说给你改个名字吧,就改一个毅力的毅,就是现在这个毅。就希望你能够有毅力,遇到什么事情不要退缩,其实这个名字对我以后的成长也起到很大的作用。”4

从此,李毅牢牢记住了自己的名字,训练课上,他勤奋好学,刻苦顽强,并总是有意识地针对自己的弱点,加强了颠球、控球技术的训练,“当时练颠球,颠不好,来指导就搬了一个小板凳,坐在体育场里让我颠,颠不到就不给吃饭,就一直颠,颠到天黑。”5

比赛场上,李毅更加体现了“毅”字的精神,敢打敢拼,“在他身上,总是有一股不服软的劲头。队友们送给他一个绰号,称他是足球队的‘大楞’。” 6

1987年8月10日,来宪强带着这支蚌埠少年队到张家港市参加了全国第五届贝贝杯足球赛,在24支队伍中获得了第16名。

李毅随队参加了比赛,他的位置是右边后卫。“我一开始是打后卫的,后来教练看到我速度快能进球才让我第二年改打前锋的。”7

2

在第二届夏令营,李毅参加的这支蚌埠少年队开始崭露头角。1988年8月2日—11日,“第二届走向2002夏令营”在秦皇岛训练基地举行,来自全国17省23支优秀足球队的273名儿童 (11—12)岁参加了此次足球夏令营,主要进行了五项技术测验和比赛。

这五项技术测试分别是颠球、10部位颠球、踢准、一对一运球过人和运球绕杆。来宪强率领的蚌埠少年队获得了12岁组娃娃杯的第一名。

让李毅想不到的是,就在1988年底,他所在的安徽省因为奥运战略将安徽足球一队的编制撤销,这等于是关闭了安徽所有踢足球少年的上升空间,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那么多安徽籍球员外出踢球的一个主要原因。

为了检验《儿童少年足球科学训练协作会议第三届年会(1987年)》以来各地开展儿童少儿足球科学训练的成果,上海足球协会在1989年1月20日—29日举办了“全国少儿足球优秀选手上海制皂厂冬令营”活动,参加此次冬令营活动的队伍有18支,来宪强执教的蚌埠少年队也参加了此次比赛。

到了1989年7月下旬,“第三届走向2002夏令营”在山东牟平县举行,由娃娃杯(10岁)、永芳杯(12岁)和宁海杯(14岁)三个年龄组组成,参与的运动员达到500多人。

来宪强的这支蚌埠少年队获得了赞助,以蚌埠通达足球队的名义参加了此次夏令营的技术测试和比赛。最终,蚌埠通达队获得了“12岁组永芳杯”五人制小足球赛的第六名,但是在技术评比中获得了第一名。

第二年,即1990年的“第四届走向2002夏令营” ,来宪强的这支蚌埠少年队获得了“15岁组健力宝杯”五人制小足球赛的第三名,以及“15岁组园丁杯”技术评比的第一名。

通过多年的训练,以及在全国比赛上的技术测试和比赛历练,来宪强的这支蚌埠少年队越来越成熟,队员技术也越来越好,李毅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

在1991年2月“首届走向2002冬令营”上,来宪强率领蚌埠交通队(即蚌埠少年队)获得了“12岁组(1979年年龄组)交通杯”的第一名,10号李毅以27个进球获得了该届比赛的最佳射手,这也奠定了他未来的足球之路。

在这届冬令营的赛场上,“身穿蓝色运动服的蚌埠交通队10号,格外引人注目。只要他在前锋线上接到传球,就十拿九稳地要破网进球了”,《足球世界》在1991年第4期杂志上专门刊登了采访李毅的一篇文章,期间有着一段对少年时代李毅的描述,“这个10号运动员名叫李毅,身高1米65,尖下颌、红脸膛。看上去,他不善言谈。但他一上比赛场,显得十分活跃,时常能听到他让队友传球的叫喊。他奔跑速度快、身体素质好,带球过人灵活,射门有力、突然,高超的技术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8

李毅的横空出世实际上是安徽足球在蚌埠蓬勃发展的延续,蚌埠市西区在1987年的时候仅有一所小学开展足球活动,到了1989年已经达到了10所小学,以李毅所在的蚌埠市大庆路第二小学为例,“1987年在‘贝贝杯’比赛中排名第16,在1988年于秦皇岛举行的‘娃娃杯’比赛中跃升至第1名。”

李毅的足球水平提高幅度大,一是源于天赋,二是源自勤奋,“为了练准和狠,他经常在训练场的院墙上,画上一个直径约50厘米的圆圈,在距30米远的位置上,将球踢到圈内。打上10个球,保证有6、7个球被射中。训练快和巧,他为了给自己制造快速、突然起脚的难度,经常找到比自己大两岁的队友张明、高伟练习突破射门。在两名高大队员的夹击拦截下,他仍是多次用假动作晃过对方,不是突然起脚,就是冷静地找角度将球送入网内。”9

李毅的良好技术就是依靠这种平时的勤奋毅力而磨练出来的,他也认为他自己是一个勤奋的人,“很勤奋的,那时候很小,但从我们家到体育场去训练要坐公共车十几站地,每天都是我父亲陪着我去训练的,是他把我带上了踢球之路。”10

3

1991年的“首届走向2002冬令营”分两个阶段进行,在全部6场比赛中,李毅一直是蚌埠交通队的主力右边锋,踢进27个球,被评为“1979年龄组的最佳射手”。

在李毅打进的27个进球中,“他自己认为进得最漂亮的一个球是对郑铁二小第一阶段的比赛。下半时,蚌埠交通队1:2落后,突然李毅带球到大禁区外,对方8号将他踢倒。队友4号张勇罚任意球,此球力大角度刁,被对方守门员扑出。李毅抓住时机插上,铲射入网,把比分扳成二平。这个球对方队员全部退回放手,机会难以把握,需要抢射意识和速度突然。”11这就是李毅对这个球认为满意的缘由。

当时一些业内专家对少年李毅的点评是,“他表现的信心足,处理球冷静清楚,在一些不可能射门的情况下,他能够突然起脚射门得分;对郑铁二小第二阶段比赛中,对方守门员开了一个大脚,球见高不见远,李毅迅速跟上,没等球落地,既用右脚背凌空抽射。这脚球力量大、突然性强,没等守门员反应过来,球已入网,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12

由于在此次冬令营上的优秀表现,李毅在1991年3月被火车头少年队选中,从此离开安徽,走上了另一条专业足球的道路。

也就是在李毅前往火车头少年队后的一个月,安徽足球二队宣布解散编制。

从安徽蚌埠来到北京大兴,在大兴县安定镇火车头体协宿舍,熄灯后黑暗中传来一声压抑的呜咽,接着哭声演变为合唱,李毅是其中一员。“报到第一天他就想打道回府,大哭大闹无法撼动父亲的决心。他写信给妈妈要求回蚌埠,谁知石沉大海。放假回家看到母亲头上的伤疤,才知他刚到北京母亲就遭遇车祸。为了让他安心踢球,家里人从未提起。”13

实际上,这并不是李毅第一次想放弃足球。

有一年元旦在上海的一次比赛后,李毅就曾有过此念头,“在比赛中,李毅的右臂骨折,由于比赛紧张,差点耽误了治疗。事后,李毅感到委屈,小伙伴儿也纷纷报不平,几个人头脑一热,回蚌后就要集体离队。关键时刻,是来指导扣住了他们的初中准考证,并告诉有关学校不准录取,使他们又不得已地回到体校。”14

火车头足球队从1994年中国联赛职业化后从来没有进入过顶级联赛,1994至1997年一直都在甲B联赛征战,1997年火车头队主场由天津迁到了宁波,冠名“火车头杉杉队”,这一年开始,李毅代表火车头队征战甲B联赛,并在当赛季打入8球,也正是那个赛季,李毅成为了球队核心,一球成名。

 

少年“李毅大帝”是怎样炼成的

 

“我是97年打上第一年的职业联赛的,96年第一次给家里寄钱,当时我们4个月一共发了2000块钱,我给家里寄了1000块钱去,高兴得我妈见人就说:‘我儿子给家里寄钱了,以前可是从家里要钱’,她老人家很高兴,我记得我们家当时的电器都是我寄钱回去买的,当然那时的电器也就是电视机电冰箱什么的,但我心里特别骄傲,那是我自已挣的钱供养家里。我还记得,97我打上甲B了,第一次领了笔巨款,那个月我挣了3600块钱,当时也算高工资了。”李毅对自己第一次职业生涯的回忆是完美的,但是当年踢足球并没有想到今天会这样,“我们蚌埠那里穷,足球基础并不好,说实话我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才开始踢球的,并没有把这个当成什么事业。”15

的确,李毅就是一个蚌埠普通工人家的孩子,在八十年代中期踢足球并不是一个被人看好的有前景的职业。“确实没有,当时我们都没有想着从踢球能干点什么挣点什么。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当年把我送到火车头队去,是因为有个规定,凡在火车头队踢球四年以上的按中专学历计算,而且退役以后可以包分一份国营单位的工作,这在当时不得了啊,就是为了能分配一个好工作,我才去了火车头的,在那里,我碰上了大头,和他一批踢球,我们都是穷孩子。”16

此后,李毅风生水起,从火车头队到北京国安队,再到深圳平安队,进过国青队、国奥队和国家队,也因为“李毅大帝”的名气而响遍大江南北,而他内心或许始终就是当年那个觉得踢球好玩的蚌埠少年。

有一次,成名之后的李毅问父亲, “你想过你儿子能踢到今天这个地步吗?”

他父亲的回答是,“没有。”

 

注释:

1 李毅挨打 见于“李毅戏言自传就叫蚌埠回旋 晒林志玲合影” 李响 《体坛周报》(2013年2月20日)

2 踢球的缘由 见于“李毅心声:从不害人没花花肠子 真太感谢我媳妇” 李承鹏 新浪体育(2005年9月22日)

3 来宪强与李毅的对话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4 李毅改名字 见于“我是教练 第7期 来宪强” (懂球帝 2018年7月25日)

5 颠球的事情 见于“我是教练 第7期 来宪强” (懂球帝 2018年7月25日)

6 绰号的由来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7 边后卫的事情 见于“李毅心声:从不害人没花花肠子 真太感谢我媳妇” 李承鹏 新浪体育(2005年9月22日)

8 对李毅的秒速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9 李毅的勤奋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10 对勤奋的回忆 见于“李毅心声:从不害人没花花肠子 真太感谢我媳妇” 李承鹏 新浪体育(2005年9月22日)

11最满意的进球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12 专家对少年李毅的描述 见于“毅力赢得‘最佳射手’荣誉” 姚力 《足球世界》 (1991年第4期)

13 闹着离开火车头 见于“李毅戏言自传就叫蚌埠回旋 晒林志玲合影” 李响 《体坛周报》(2013年2月20日)

14 集体离队 见于“火车头队两小伙儿” 王淮河 《足球世界》 (1997年第10期)

15 寄钱回家 见于“李毅心声:从不害人没花花肠子 真太感谢我媳妇” 李承鹏 新浪体育(2005年9月22日)

16 李毅的回忆 见于“李毅心声:从不害人没花花肠子 真太感谢我媳妇” 李承鹏 新浪体育(200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