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社区医疗平台信息(医疗社区的发展及医疗社区救助基金会)

提供多项免费医疗服务、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邀请名中医坐诊提升医疗水平……一直以来,在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挥着自身积极的作用。但是受人才缺乏、分级诊疗不健全等因素的制约,社区医疗又不能满足居民对“家门口”看病的期待——

作为按照国家医改规划而设立的非营利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以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半径、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宗旨,建立集预防保健、全科医疗、妇幼保健、康复治疗、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连续性、综合性、低成本、高效率、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体系。

然而,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如何突破瓶颈,记者进行了采访了解。

服务周到赢得居民信任

12月5日,范女士抱着刚出生40多天的宝宝来到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小阳泉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她有些着急地告诉医生,宝宝最近排便稀,次数多,怕是肚子不舒服。朋友们建议她给孩子吃一些益生菌,但她没敢轻易尝试。正好5号是打疫苗的时间,范女士觉得还是带宝宝来看医生比较放心。经过检查和询问,医生告诉范女士,最近天气较冷,这些都是新生儿适应外部环境的正常生理现象,不要随意听信他人,也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范女士这才放了心并给孩子接种了疫苗。范女士告诉记者,家门口的卫生服务站很方便,宝宝体检、疫苗接种以及自己的健康检查,在这里都可以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范女士回忆,自己刚怀孕时便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健康档案,整个孕期服务站的医生会提醒她应该注意的事项,有时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也会电话通知她来参加。生完孩子之后,范女士奶水不足,第一次当妈妈的她生怕孩子营养不够,发育不好。服务站的医生在孩子一周和满月时都上门查看,给孩子量了身高体重,告诉范女士不用担心,孩子一切正常。范女士说:“年轻妈妈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焦虑,社区服务站医生的贴心服务,让我有安全感。”

范女士的婆婆葛阿姨也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评价颇高。葛阿姨今年67岁,从65岁开始她便在社区免费体验。葛阿姨笑着说:“我跟社区的医生护士都是老熟人啦,来这儿就像串门一样,所以啊,我喜欢来这里体检。再说,去医院体检不得花个百八十块啊?这里还是免费,挺好的。”

小阳泉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夏继峰介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辖区居民,跟居民的关系密切,有它自身很多的优势。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免费为辖区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免费提供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0~36个月儿童和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等13项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看病难”的问题。

夏继峰说:“许多居民对卫生服务站了解甚少,还停留在设备落后、医疗水平有限的旧观念中,我们卫生服务站虽小,但也五脏俱全,不乏好医生和好设备。”

夏继峰说,在提升医疗水平、服务辖区居民上,卫生站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他们一方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贴心服务。医护人员对待患者亲切、耐心细致,多倾听、多交流、多讲解,尽可能让患者享受到在家里般温暖的服务。

另一方面,服务站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有限空间,优化诊室设置,完善各类标识,让标牌美观大方、简洁明了、指示清晰,有效引导患者就医。今年,服务站还按照相关标准对疫苗预防接种室进行了改造,力求满足辖区居民的需求。

看病方便功能尚需完善

12月6日早上8点,城区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刚上班便忙碌起来,三四位大爷大妈等候在体检室,等待测体重、量血压。

闫大爷与老伴家住南庄矿,如今都是70多岁高龄。“人上了年纪就容易生病,我是高血压,她得糖尿病也十几年了。”闫大爷说。像他们这样的慢性病,要经常吃药检查。以前到大医院去,每次都要挂号排队,很麻烦。现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免收挂号费还不用排队,非常方便。闫大爷每周都会到服务中心量血压,“早上遛弯买菜的时候顺路就过来啦,非常方便,能随时掌握血压状况。而且,这里的孩子们非常好,服务好、态度热情。人老了,记性不好,有时自己都记不得过来检查,但是她们会打电话提醒。”闫大爷说。

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春秋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心利用基层人员熟悉当地情况、与辖区居民比较熟识的优势,为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以便及时、有效地为居民提供体检、健康知识教育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郗新中、医生张志温等都是老中医,慕名而来的患者不在少数。鉴于此,中心专门开设了中医馆,为居民提供中医服务。一位刚刚抓了药的阿姨说:“这里的大夫服务态度好,而且药还不贵,有个头疼脑热的,我就喜欢来这里。”中医诊室旁边还有理疗室,推门进去,4名患者把床位占得满满的。

“大夫,这次扎了十几天,明显感觉轻快了不少,谢谢你了。”一位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居民说。

另一位躺在床上的患者姓张,今年64岁,家住南庄矿,患腰椎间盘突出已有五六个年头,她附和着说:“这里的大夫医术好,人又热情,门口就医真方便。”

腰椎间盘突出是张阿姨的老毛病,尤其是这几天天气冷,她的腰就越疼得厉害。刚开始的时候她去过医院,也到一些按摩机构治疗过,收费高不说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经朋友们推荐,她来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理疗师白杨不仅医术好,而且收费价格比较合理,比外面一些按摩机构实惠得多。张阿姨说:“现在不光我在这儿接受治疗,老伴和小孙子有了感冒、发烧等轻微病症时,我都让他们来这里,服务中心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小医院。”

刘春秋介绍,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在探索建立慢病规范化管理和居民健康知识普及方面,服务中心做出了不少努力。她希望通过健康管理、健康知识教育、慢病随访等工作,与居民建立长期协作、互助关爱的关系,逐步形成居民信赖基层医疗机构、愿意选择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模式,从而达到增加居民疾病认知度、加强服药依从性、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资源有限还需协同发展

“虽然孕产妇、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依从性较高,但从整体来看,社区卫生中心要想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刘春秋坦言,“孕产妇和老人只是居民当中的一小部分,而居民中的大部分人——中青年,对社区医疗服务认可度偏低。”

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介绍,她们上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时,吃闭门羹是常事。很多居民尤其是中青年人,普遍的认识是,第一自己没有病,不需要社区的服务;第二,就算自己得了病,社区也看不了。

李女士有一次亲身经历。她脖子处有一个囊肿,不疼不痒,她就没有当回事,而是到自己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开了点消炎药。没想到半个多月过去了,肿块越来越大,她又到服务站找医生。这时,医生建议她到上级医院检查,还开具了转诊单。李女士以为有了转诊单便可以直接找医生看病,没想到了医院还得像往常一样,挂号、排队、就诊。李女士说:“与其这样麻烦,还不如一开始就到医院就诊呢。”

针对李女士的问题,刘春秋也表示很无奈,社区医院原本就是为了方便辖区群众看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它离理想的就医环境仍然有差距。

首先,许多社区医院都面临的难题是人才缺乏。收入少,吸引不了优秀人才是目前困扰社区医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分级诊疗模式还未形成。

刘春秋介绍,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实施社区首诊、大病转诊的治疗模式。通过借助社区医院的力量,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因为社区无论是挂号、候诊还是缴费,与人满为患的大医院相比,社区医院有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如果病人病情严重,确实需要到大医院就医,由社区开具证明,与大医院医生直接对接,免去病人二次挂号的麻烦。

“只有从硬件和软件上都对社区医院进行投入,提高社区医院的整体水平,然后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才能真正发挥社区医院的作用,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的实惠。”刘春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