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解质的电离 化学
网友回答
【答案】 电离 电离,就是指电解质(分子:如醋酸、NH3·H2O、H2S、HCl等或晶体,如NaCl、NH4NO3、BaSO4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即 指在具有高电容率的溶剂(eg:水)中或在能量的作用下,原子 分子形成离子的过程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离解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过程.
将电子从基态激发到脱离原子,叫做电离,这时所需的能量叫电离电势能.
例如氢原子中基态的能量为-13.6eV(电子伏特),使电子电离的电离势能就是13.6eV(即2.18×10-18焦耳).
简单点说,就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另一个人完全赞同.
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由于原子核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正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负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通常指在水溶液中电离而生出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如果我们的思维突破以水为介质,问题类似的转移,比如在液氨为溶剂的情况下,如果溶质电离产生阳离子的物质就是酸,电离产生的物质就是碱了,下面就总结一下经常遇到也是很少遇到一些溶剂本身自偶电离产生的阴阳离子,便于我们做一些判断,或者提高我们的思维的深度合广度:
2H2O→H3O+ + OH-
2NH3→NH4+ + NH2-
非质子(H+)的自偶电离:
2SO2→SO2+ + SO32-
N2O4→NO+ + NO3-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
上面讲的是化学中的电离.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电离是指电解质在特定的溶剂(如水,酒精)中被离解成可以自由运动的带电离子的过程.例如,氯化钠溶于水后电离产生可自由运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
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
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 电场 高能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