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9 08:55:18

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户籍改革:一纸难载权利之重 谁都知道户籍制度要改革,可怎么改?探讨持续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定论。全国人大代表、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说:“不能一刀切,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这可能代表着官方思路。 放开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石家庄等城市,已经开放了户口。而能否取消户籍制,最大的争论点在大城市。像北京,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人口,放开户口,迅速涌进的人口,会不会将城市压垮?管理者的思路,是希望通过限制人口准入,来缓解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等多方面的压力。此种方式备受责难。反对者认为,即便有户口限制,也无法阻挡外来人口。北京每年只有一万多个户口指标,外来新增人口却有四五十万,指望户口挡住移民,一厢情愿。http://www../Blog/?UserId=997609 遭遇批判的户籍制度,关键不在有没有户口这张薄纸,而在这张纸承载了太多内容,它与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方方面面的潜在利益捆绑在一起。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大多数的社会福利都是建立在户籍制度基础上的,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诸如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简单得多了。人口流动性就会降低一点。”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不能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做文章,而应该首先解决公共产品配置不公的问题,然后再改革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的形式主义更是要不得,所谓的“省级户口”、“县级户口”,或者模仿国外的“蓝卡制度”、“绿卡制度”,“除了延续我国户籍管理制度中的不平等条款之外,还会把户籍作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让乡村居民为进入城市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 现实国情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平等配置、消除城乡地域差别,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但公民的迁徙权、受教育权,还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的必然流动,以及每年春运期间数亿人的“转战南北”,都让户籍改革迫在眉睫。 人们等不及。于是就有这样的追问:一年一年总是疑似坚冰将融的户籍改革,何时能有实质性突破;怎样才能真正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还自由迁徙的权利于公民到底有多难? 户籍改革是权利问题,同时也是利益问题。在利益之争上,一直没有捅破的一层纸是:本地居民对自身利益受损的担忧。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说“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的,一般都是本地人。这种保护主义在“人权”层面上,肯定说不通。但如果我们承认每个人都有自身利益诉求的话,当地人“偏狭”的自我保护,也并非“十恶不赦”。而制定政策的地方政府,不会不考虑“本土意见”。 所以,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另一派主张彻底放开户籍制度),之所以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因素。 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制维持多年的国家,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审慎妥当的改革当是理性的必然,但不要忘了,权利高于利益,中国的各种改革,一直都是“带着问题”上路。 下列对户籍改革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虽然备受非议,但挡住了移民,缓解了交通、治安、教育、卫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 B.有些地方进行了户口制度改革,或推出省、县级户口,或模仿国外的蓝、绿卡制度,这些有益尝试因没有彻底放开户口,受到专家质疑。 C.户籍改革问题上的“缓行派”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和兼顾“本地利益”因素的综合考虑,主张“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制度改革”。 D.户籍改革在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维持多年的国家,无疑是要审慎妥当些的。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探讨已持续了很多年,开放户籍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B.户籍问题,本质上是资源的配置问题。如果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把孩子入学和升学考试、劳动就业、社保等与户口脱钩,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C.每年的春运,数亿人的“转战南北”,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户籍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如果真正进行了户籍改革,春运的矛盾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D.城市居民要求“抬高准入门槛、限制外来人口”,认为“外来人口影响城市治安、环境”,这种“偏狭”的自我保护中也有其相对合理的利益诉求。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取消户籍限制,在中小城市实行没问题,但在大城市实行有很大阻碍。 B.作者认为,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急于一时,要逐步推进,从长计议。 C.户籍改革目前面临许多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改革才能实行,否则只是空谈。 D.户籍改革要明确公民权利高于居民自身利益的大前提。

网友回答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小题1】(A项“各大城市仍然实行户口限制”不合实情,如石家庄就已放开;“挡住了移民”也不合实情,如北京。B项“推出省、县级户口……绿卡制度”在作者看来,这些做法属于形式主义,并非“有益尝试”。C项原文是“除了基于现实条件的稳妥考虑外,可能也有兼顾‘本地利益’的考虑因素”,是可能而非确定。) 【小题2】(“户口问题就不复存在了”错,原文是“户口问题就简单的多”。) 【小题3】(A项“在中小城市实行没有问题”错,原文是“大城市与小城市肯定有区别”。B项“户口问题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急于一时,要逐步推进,从长计议”是“缓行派”的意见,而作者认为户籍改革迫在眉睫。C项作者的意见是要边改革边解决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