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①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③华峤《谱叙》曰:“歆为下郢令,汉室方乱,乃与同志士郑太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在危险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今无故收之,不知其义。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乃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卒共还,出之而后别。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②拜而死。其衣带中有赞③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而今而后,庶几无愧。”⑤世以此定人之优劣。【注】①胡贼:古代对北方匈奴人的蔑称。②乡:通“向”。③赞:古代文体名称。【小题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小题2】请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值胡贼攻郡( ) (2) 远来相视 ( )(3)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4)皆哀许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小题4】阅读第②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3分)【小题5】阅读全文,简要概述世人 “定人之优劣”的标准,并结合文中某一个人物作简要分析。(4分)
网友回答
【小题1】岂/ 荀 巨 伯/ 所 行 邪【小题2】(1)遇到 (2)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你”或“友人”(3)丢下 (4)同意,赞同【小题3】这个男子中途掉(坠落)到井中,众人都想要扔下(抛弃)他。【小题4】胡贼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3分,意思对即给分)【小题5】标准:人的言和行是否合乎道义。(2分,只答“人的言和行”或“尽到道义”只给1分)事例分析:胡贼攻郡,生死之时,荀巨伯不丢弃朋友;乱世逃难中,华歆不放弃同伴;文天祥从容临刑,自谓尽义无愧。三人都尽到道义,言与行能成为世人的模范。(4分,指出标准2分,事例分析2分,只分析一人即可,只答人名不给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2】试题分析:“值胡贼攻郡”中“值”是遇到的意思,“远来相视”中“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你”或“友人”“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中“委”是舍弃、丢下的意思,“皆哀许之”中“许”是同意、赞同的意思。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的翻译,句中的“中道”“堕”,“弃”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做翻译题,要注意几点: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2、注意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注意句子整体连贯。在翻译句子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译。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根据语境,做到文通字顺。因此,此题可以翻译为:这个男子中途掉(坠落)到井中,众人都想要扔下(抛弃)他。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这题考生主要要看懂文言文的意思,然后归纳,用文中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考生应该学会灵活运用。阅读第②段,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胡贼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5】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分析题干的要求,确定筛选信息的标准和方向,然后根据原文,归纳分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确定答案。所以标准是人的言和行是否合乎道义。事例分析:胡贼攻郡,生死之时,荀巨伯不丢弃朋友;乱世逃难中,华歆不放弃同伴;文天祥从容临刑,自谓尽义无愧。三人都尽到道义,言与行能成为世人的模范。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