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护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来护儿,字崇善,...

发布时间:2021-04-01 15:59: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来护儿, 字 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 炀帝嗣位 ,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阙 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 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 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 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网友回答

【答案】 9.D
   10.C                                                                            
   11.C
   12.(1)皇上您兴起战事,容易引起百姓叹息怨恨,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
   (2)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
   【解析】
   9.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断句。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同时还要关注一些断句的标志,“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一抓地名“淮南”“白土村”“疆埸”“广陵”,二抓人名“护儿”“宇文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和古代实词的意思用法的把握。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同时结合语境进行把握。“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嗣位,古代是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位即君位。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1.
   试题解析:C.“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有误,因果关系不存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第(2)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来护儿,字崇善,在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了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非常慈爱和顺。来护儿自幼卓荦不俗,刚开始读《诗》,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世,应该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了,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610),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是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兵,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得相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来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来护儿早晨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来护儿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淡泊财物名利,不修治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也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来护儿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士兵们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