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人就在灯火南山处 的完整诗句是甚么

发布时间:2021-02-24 17:29:38

她人就在灯火南山处 的完整诗句是甚么

网友回答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1.元夕:旧历正月十五无肖节.
2.宝马雕车:装饰华华丽的马车.
3.凤箫:排箫,箫管排列参差如风翼,故名.
4.玉壶:比喻月亮.鱼龙:拽鱼灯,龙灯.
5.盈盈:形容女子仪态美好.
6.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
7.蓦然:忽然.阑珊:零落、冷清.
[评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词作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词从开头起“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本词描绘出无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梁启超谓“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认为本词有寄托,可谓知音.上片与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回答者:小松博客 - 董事长 十六级 6-28 12:04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赏析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这首词的上半阕写元宵之夜的盛况.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达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溶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辩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词大家耳熟能详,特别是最后一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已是我们久吟不衰的名句.整首词在最精彩的地方嘎然而止,却给我们留下无比宽阔的想象空间.经过等待、寻找、焦灼、失望之后再突然发自己的意中人原来就在身后,那种从天而降的惊喜谁也想象得出来.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我们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那个青年男子呢,元宵节热闹的盛况他视若未见、毫不在乎,他只关心那些花枝召展从他面前飘然而过的少女,急切地想从中寻出那张可爱的熟悉的面孔.假若寻不到自己心爱的人,那么整个元宵佳节将黯然失色,所有的热闹只会让他倍感失落倍感孤单.只有与他望眼欲穿的“那人”相见,整个欢乐的场面才会被激活,才会真正享受节日带来的双倍的欣狂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