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

发布时间:2021-02-21 07:17: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三: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为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五 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 《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六: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4)据材料四,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材料中运用数字对历史进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有何优势?(6分)

(5)材料五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 “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六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1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又是怎样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4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分散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3分)

(2)新变化:①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管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②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③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主等早期“资本家”(3分)

特点:发展缓慢(2分)

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封建制度的阻碍。(3分)

(3)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

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分)

(4)特点:基础工业发展较为迅速(或重工业发展较为迅速(2分))

原因:实现了关税自主;制定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设置综合经济管理部门;(2分)

优势:使历史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2分)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自发秘密、政府肯定、全国推广。(3分)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1分)

(6)主要原因:计划经济。(2分)

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等信息分析概括。(2)根据材料二进行概括,抓住关键词“明清时期”“手工业领域”“新变化”。第二问注意问题的时间,抓住关键词“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特点”,分析原因时要从当时社会现状出发。(3)从材料“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可以看出西方工业品充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传统手工业品滞销。这说明我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4)特点应据材料一“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的提示,说明基础工业发展迅速;原因可直接归纳外交、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管理部门完善等因素;优势可以从科学、具有说服力方面加以分析。(5)此题考查的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小问“分田到户、自主生产”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小问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从萌芽阶段自发秘密、确认阶段政府肯定、发展阶段全国推广加以归纳;第三小问作用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的提高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角度加以概括。(6)可以结合建国后的基本史实直接回答出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商品和市场在较长时间内从中国公众视线中推出,改革开放后市场又重新在中国出现,尤其是1992年十四大的召开更是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古代农业的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特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