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发布时间:2020-07-26 19:38:03

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难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吉祥之意)应诚而至……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此灾害所由起也。——《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论衡?谴告》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论衡·论死》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观点?(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充的什么思想主张?(3)如何看待这两种思想的历史影响?

网友回答

(1)“天人感应”的思想。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是天对人君的谴责和嘉奖,人不能违背天意。(2)天道自然,无感知能力;精神依存于形体,鬼神是不存在的。(3)董仲舒试图用“天意”约束君主臣民,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稳定,有其适应时势的一面,但他将自然界的变化和封建王权神化,势必使儒学神学化,助长封建迷信的泛滥。王充以实在的事理驳斥天命论和鬼神观,打击了当时盛行的迷信妖异学说,树立了唯物主义的鲜明旗帜,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