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发布时间:2020-07-27 08:29:10

如上

网友回答

古代中国经济一般指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下面从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特点、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评价四个方面简单分析:
  1、形成的条件: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3、分析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A、有利发展条件: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B、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评价:
  A、积极性:
  ①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的主要动力;
  ②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B、局限性:
  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②农民承受沉重的封建剥削,最终阶级矛盾尖锐,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