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为探究铜绿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小莉同学从某种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进行实验。 ①连接装置如图,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干燥后的铜绿放入试管A中加热。 (l)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2)A装置中绿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另一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黑色固体逐渐溶解,变成蓝色溶液。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 (3)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推测铜绿分解产物中有。 (4)C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小莉同学认为铜绿分解产物中有水,但小明同学认为这还不能作出确切的推断。若要推断铜绿产物中是否有水,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网友回答
【答案】 【分析】铜绿分解会有水生成,因而加热固体粉末时试管口必须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正在加热的试管因骤冷而炸裂。欲证明铜绿分解产物有水,应将C装置放在B装置之前,否则无法证明水蒸气是来自石灰水中还是来自分解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