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8-04 09:17:4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苏轼《放鹤亭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  ②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B.①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②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C.①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        ②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 D.①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    ②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 3.对文中“有是哉”的“是”所指代内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B.南面之君,好之则亡其国 C.山林遁世之士,犹不能为害D.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4.下列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段通过卫懿公爱鹤与刘伶、阮籍好酒的对比,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抒写了对隐居之乐的向往。 5.断句翻译(10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彭 城 之 山 冈 岭 四 合 隐 然 如 大 环 独 缺 其 西 一 面 而 山 人 之 亭 适 当 其 缺 春 夏 之 交 草 木 际 天 秋 冬 雪 月 千 里 一 色 风 雨 晦 明 之 间 俯 仰 百 变(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②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 

网友回答

【答案】1.B2.A3.D4.C5.(1)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4分。每错两处扣1分](2)①(苏轼)时常带着宾客僚属前去会见云龙山人,在那放鹤亭上饮酒,感到十分快乐。 [3分。“从”1分,“乐”1分,全句大意对分。]②亲自耕种,自食其力,用剩余的食物来喂饱你们。[3分。“躬耕而食兮”大意对,1分;“饱汝”大意对,1分;“其余以”1分。]
【解析】1.B(和,应和。可从上句“鸣鹤在阴”的“鸣”字推出。)2.A(助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B项介词,拿,把/介词,因,凭;C项连词,却/连词,就;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或并列。)3.D(“有是哉?”意思是,真有这样的道理啊!“这样的道理”的具体内容是:南面而坐的君主,即使像鹤这样清高闲逸的飞禽也不能喜爱,否则就会亡国;但隐居山林的人,即使像酒这样能让人迷乱、国家动荡的东西,也不能对他们有损害。据此,作者进一步推出:“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4.C(不是“说明好酒无害,爱鹤亡国”,而是说明“隐居之乐”。)5.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