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为文章的结尾,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可不可以删去,谈谈你的理由。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精析文章三段结尾“是金陵人,客此”,做到这里,也算神满意足了,为什么又加上这么一个尾段呢?此段以前,文章一直没有写一个“痴”字,但作者只身前往,夜访西湖,竟为看雪,是什么?自己去了不说,竟有金陵客人携童子赏雪饮酒,雪酒同入肝肠,是什么?所以,舟子的话有点明前文叙事写人意旨和深化主题的作用。此外,文章开头交待“余住西湖”,只写“我”一个人;二段又写道“余拿一小舟”,也只点明是“我”一个人前往,此处为什么促然冒出一个舟子并且埋怨感叹?有什么用意? 答案文章结尾作者巧妙地借舟子的议论,托出一个“痴”字,点明并深化了前文记人叙事的主旨,升华了文章的中心,寄寓着深沉的故国之思,表达了亡国之痛;同时用舟子与自己对比,点染作者清高超逸的情怀和自赏自激的志趣,正是作者的得意处与感慨处,同时使文章结构摇曳生姿,余味无穷,所以不可删去。 说明深入理解本文结尾这段话,一要从主题的角度去审析,二要联系前文的记人叙事,找出记人叙事与这段话深蕴的内在联系,三要从全文的结构上去认读。读书时尤其要深入细致,特别是在前文中一直没有写舟子,而在结尾却忽然冒出舟子的感慨,作者这样立意的孤心苦诣在何处?不可轻轻放过。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