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0-07-25 20:22:10

解答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制……凡民始生为“黄”,四岁为“小”,十六为“中”,二十一为“丁”,六十为“老”。授田之制,丁及男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笃疾废疾者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户主)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余为口分。——《旧唐书》材料二: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绣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旧唐书》材料三:(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新唐书》回答:(1)三则材料各记述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2)材料一所记述的制度有何作用?(3)材料二中的“若不役,则收其庸”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4)由材料二制度转变为材料三制度的原因是什么?(5)材料三中“以贫富为差”是什么意思?

网友回答

(1)材料一是唐初的均田制,材料二是唐初的租庸调制,材料三是唐后期的两税法。(2)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士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农民可以“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民生产劳动的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4)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的收入减少。(5)是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