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发布时间:2020-10-08 03:40:55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
——《论语·里仁》
材料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6分)
(3)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6分)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1)首先明白材料的意思即: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危难而愿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孔子认为追求富与贵、避免贫与贱是人之常情。同时他主张见利思义,要义利同在,反对见利忘义。
(2)根据材料二中“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和材料三中“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认为,在获取利益过程中,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提倡为国家利益而努力。关于邓小平的发展观点是由材料三中“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可知邓小平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鼓励勤劳致富,反对见利忘义、“向钱看”。
(3)评价三位人物积极影响是一定要定位在当时的时代上,要看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环境。孔子的义利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品德的修炼;毛泽东的义利观有利于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邓小平的义利观有利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