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

发布时间:2020-08-17 16:22:5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②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后羿,传说的射箭能手。  ②战:颤抖,急促。   ③遗:抛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4分)
(1)夏王使羿射于方尺之皮    
(2)去其万金    
【小题2】对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比后羿更惭愧。B.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让后羿惭愧。C.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觉得后羿惭愧。D.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不会愧对于后羿。【小题3】后羿连射不中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小题4】本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必须戒除    的思想,才能取得成功。(3分)命令    (2)抛弃,丢弃 

网友回答

(答案→)命令    (2)抛弃,丢弃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使、去”都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使”的意思一般为动词,译为“命令”。 “去”在文言文中常见的意思是“离开”,在句中根据上下语意,应译为“抛弃,丢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文言词语的解释一定要想一想课内该词的意思,但千万不要死搬硬套,根据语境、结合所学文言知识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不愧于羿矣”。根据上下文理解,即“不会比后羿差”。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应译为“普天下的人都可以成为神箭手,一点儿也不会比后羿差的”,只有选项D与之意思相近。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3】试题分析:语段中的“何也”便是题干中的问题,“傅弥仁”的回答即是答案,提取出来即“喜惧
为之灾,万金为之患”。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点评:首先要审清题干,看清题干要求,并在理解文言文语句的基础上,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做答。能用原文语句的首选原文语句,要求写原文语句的一定要用原文语句。
【小题4】试题分析:“人能遗③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是语段中的议论句,也是主旨句所在。由此句可知,此语段告诉我们要舍弃名利,抛弃喜惧,不要患得患失的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点评:启示要根据故事情节、主题、人物的言行、人物在文中的地位作用来整体感知的。整体感知的时候,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的语句也是很重要的,如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