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胸襟宽广吗

发布时间:2020-07-28 16:52:43

都说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唐朝在他在领导下取得了汉朝所未取得的成就,而且在用人方面,也愿意接纳李建成的谋士魏征为重臣,一世传为佳话。这些事上面,能否体现出李世民胸襟宽广?请据实论述

网友回答

老小心眼了

网友回答

你说的这二件事,并不能体现李世民的胸襟宽广。因为,他留下魏征,也许是为了让别人称颂他贤明,而取得的所谓的盛世,主要是体现在与民生息之上,历朝历代,一般是开国后,只要与民生息,天下归心,自然是的盛世来临。
  不过,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他带得一手好兵,打得一手好仗,这是能体现出李世民胸襟宽广的。当然,李世民在唐初那种分崩离析的社会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团结、坚强的统治核心.开创了为后世广泛称颂的盛世景象,这与他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善于容人、用人是分不开的。他要大臣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回答说:“不是我不留意,实在是当今没有奇才。”李世民不以为然地说:“用人如用器物,要各取所长。一占时候有过太平盛世.难道那时候的贤才都是从别的时代借来的吗,是你自己不能识人,怎能断定今世没有奇才?”因为有这种人才观,所以在他的时代基本能做到人尽其才.不埋没人才。同时,李世民还反对靠亲戚关系和沦资排辈来安排人事.他常对臣下说:“君主一定要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官员不论大小,都应当选用贤才,不应该以关系的远近、资格的高低来决定官职的大小。”公元627年,李世民在政权稳固、局面安定之后.论功行赏,把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五人评为一等功臣,这时,他的叔父、淮安王李神通不服,争辩说:“太原起兵时,我是第一个响应的,这么多年来赴汤蹈火,不辞辛劳。而房、杜二人不过是舞文弄墨,从没有上战场打过仗,现在却功劳大于我,官位高于我.我觉得不公平,这是不信任我。”李世民回答说:叔父是国家的至亲,我怎么不信任呢?但是,治理国家不能只看战功的多少,更不能因关系的远近而定官位。李神通无言可答。
  李世民还善于从敌对背垒中发掘人才。他最倚重的猛将尉迟敬德,原来是他的敌人刘武周手下的偏将,刘武周被李世民击败,尉迟敬德与隋将寻相一起降唐。不久,寻相叛唐,李世民的部将就把尉迟敬德也抓起来准备杀掉,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通过之前的接触、观察,知道这是一个讲义气、能征善战的汉子,所以毫不犹豫地将他释放,更是请他到自己府上,和他推心置腹地长谈.说:“大丈夫意气相投,就竭尽忠心,这些小事不必计较了,我决不会听信谗言,随便怀疑好人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