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53:2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①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

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四年,集义旅屯上虞平冈。诸山寨多出劫掠,独煌言与王翊履亩劝输,戢所部毋扰民。八年,闻父讣,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俄,师破舟山,乃奉王入金门,依郑成功。成功用唐王隆武号,事鲁王但月上豚、米。煌言尝谓成功曰:“招讨②始终为唐,真纯臣也!”成功亦曰:“侍郎③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书招煌言,煌言以书报,略曰:“仆于将略原非所长,祗以读书知大义。左袒一呼,甲盾山立,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凭陵风涛,纵横锋镝,今逾一纪矣,岂复以浮词曲说动其心哉?来书温慎,故报数行。若斩使焚书,适足见吾意之不广,亦所不为也。”煌言所过,秋毫无犯,经郡县,入谒孔子庙,坐明伦堂④,进长吏,考察黜陟,略如巡按行部故事,远近响应。

浙江总督赵廷臣复招煌言,煌言书谢之。煌言孤军势日促,或议入。康熙二年,鲁王殂,煌言恸曰:“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三年,遂散遣其军,居悬澳。廷臣与提督张杰谋致煌言,得煌言故部曲,使为僧普陀,伺煌言,知踪迹,夜半,引兵攀岭入,执之。煌言至杭州,廷臣宾礼之。九月乙未,死于弼教坊,举目望吴山,叹曰:“好山色!”赋绝命词,坐而受刃。谥忠烈。

(节选自《清史稿·张煌言传》)

【注】①师,指清军。  ②招讨,指郑成功   ③侍郎,指张煌言。

④明伦堂,多设于古文庙、书院、的正殿,是读书、讲学、研究之所。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石浦。次:驻扎

B.入制诰,出领军旅。典:主管,制定

C.事鲁王但月豚、米。上:提供

D.赋绝命词,而受刃。坐:因犯……罪或错误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张煌言“忠烈”的一组是(3分)(  ) 

①慷慨好论兵事                   ②浙江提督田雄书招降,却之

③侍郎始终为鲁,与吾岂异趋哉     ④济则赖君灵,不济则全臣节

⑤煌言所过,秋毫无犯             ⑥赋绝命词,坐而受刃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煌言志向远大,好谈兵。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监国,并亲自到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

B.顺治四年,张煌言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

C.顺治八年,清军浙江提督田雄写信让张煌言投降,张煌言打退了他。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又写信招降张煌言,被他回信拒绝了。

D.由于鲁王逝世,张煌言是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一年之后,他就解散了义军人马。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张煌言对鲁王非常效忠,他抗清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动力也是来自于鲁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与成功所事不同,而其交能固,王亦赖以安居。

(2)孤臣栖栖海上,与部曲相依不去者,以吾主尚存也。今更何望?

 

网友回答

【答案】

1.D

2.C

3.C

4.(1)因此,虽然和郑成功所尊奉的主人不同,但他们交情可以牢固深厚,鲁王也依赖这在金门安稳地住了下来。

(2)我孤单地奔劳在海上,和部下相互依靠不想离开,是因为我们的鲁王还在。现在还有什么希望呢?

【解析】

1.坐,坐着。

2.①说张煌言志向远大,喜欢谈兵。③是郑成功说的,侧       面表现张煌言忠于鲁王。⑤张煌言军纪好,爱惜百姓。

3.“却之”指拒绝了田雄,不是“打退”。

4.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点是:(1)“所事”“而”各1分,补出省略1分,大意对2分(2)“去”“以”“更”各1分,大意对2分

文言文翻译: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当时因军情紧急,考试要加试射箭,张煌言射箭三发三中。他胸怀大志,喜欢谈论军事。顺治二年,清军平定了江宁,张煌言与同乡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人一块谋划尊奉鲁王朱以海监国。张煌言在天台迎接鲁王,被授予“行人”的职务。到了绍兴,被称为“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在朝廷上他主管制定制度和命令,在外则统率军队。

顺治三年,南明军队溃败。张煌言赶回故里,与老父、继母、妻儿子女诀别,追随鲁王驻扎在石浦。顺治四年,他集结义军于上虞县平冈寨拒守。当时,有许多驻军出去抢劫掠夺,只有他和王翊到田地里鼓励百姓交纳赋税,安抚部下不要侵扰百姓。顺治八年,张煌言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清军提督田雄写信让他投降,张煌言拒绝了他。不久,清军攻陷了舟山,才不得已保护鲁王到金门,依附郑成功军。郑成功使用唐王隆武年号,侍奉鲁王仅按月供给猪肉、大米之物,煌言曾经对郑成功说:“你一直效忠唐王,真是一个忠臣呀!”郑成功也说:“你一直效忠鲁王,难道和我的做法不一样吗?”因此,虽然和郑成功尊奉的主人不同,但他们交情可以牢固深厚,鲁王也依赖这在金门安稳地住了下来。

顺治十四年,两江总督朗廷佐写信招降张煌言,张煌言回信,大致是说:“带兵打仗本非我的特长,只因读了圣贤书,明白了做人的大义,才振臂一呼,披上盔甲,举起盾牌,像山一样保护明朝。事业成功那是皇帝在天之灵的保佑,事业不成功那是成全了我忠臣的气节。我起兵以来,在狂风巨涛中颠簸,在刀锋剑雨中驰骋,就这样过了十多年。你难道还能用动听的言辞、歪曲的道理动摇我的心志吗?你来信语气温和小心,所以给你回信几行。如果我杀掉劝降使者、烧掉劝降信,恰好更显得我没有器量,也是我不愿意做的。”张煌言军队经过的地方,对百姓秋毫不犯,经过郡府县城,就进去参拜夫子庙,坐在明伦堂,召见官吏,对他们进行考察,或贬退,或提升,大致就像以前巡按御史巡行所属部域一样,不管是远处还是近处的人们都积极响应他。

浙江总督赵挺臣再次写信招降煌言,煌言回信拒绝了他。煌言军力孤单,形势日渐危急,有人商量着投降。康熙二年,鲁王逝世,张煌言悲痛欲绝,说:“我孤单地奔劳在海上,和部下相互依靠不想离开,是因为我们的鲁王还在。现在还有什么希望呢?”康熙二年,张煌言就解散了义军人马,居住在悬澳岛上。赵廷臣和提督张杰谋划着捕获张煌言,抓到张煌言的一名部下,派他到普陀山当和尚,暗地打探到他住处后,逮捕了他。张煌言被关押到杭州,清廷大臣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九月七日,张煌言被杀害在弼教坊,死前他遥望吴山,赞叹道:“多美的山呀!”写绝命词,坐着接受死刑。谥号忠烈。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