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①的回想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22:00:52

本命年①的回想刘绍棠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②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③、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④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⑤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⑥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站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⑦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黏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⑧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⑨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⑩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下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1996年2月21日注释:①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②腊月:农历十二月。③糁儿:谷类磨成的碎粒。糁:sh5n。④涿州:地名,在河北省。⑤糖瓜:用麦芽糖制成的瓜状食品。旧俗用做祭灶神的供品。关东糖:一种麦芽糖,用麦芽和米或杂粮制成,白色或带黄色。关东,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⑥鬏:ji&,头发盘成的结。⑦渍:z
,腌渍,浸泡。⑧影壁:大门内做屏蔽的墙壁。⑨秫秸:sh* jie,去掉穗的高粱秆。⑩制钱:铜钱。1.“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作用?从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熟读选文第四段,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3.从第四段可以看出,过年在作者的故乡是如此的隆重。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如此看重呢?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说“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请仔细阅读文章后回答。①“欢乐”具体体现在:________②“庄严”具体体现在:________5.作者说:“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为什么既“舍不得吃”,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这种特殊的感受你是否有过?如果有,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感受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的特点。体现“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的语句是“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  2.  3.一是辛苦了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劳动成果;二是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三是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人际关系。  4.①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守岁,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向老人们要赏压岁钱。 ②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  5.①“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有各种好看的颜色,“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不忍心把这么好看的东西吃进肚里;而“吃起来却又没个够”,还是因为腊八粥“色、味、香”俱全,太好吃了。 ②写“自己的感受与经历”是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内容明晰,表述流畅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