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黄雀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树B.太阳能C.螳螂D.蝉

发布时间:2020-08-01 13:33:41

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谚语中,黄雀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A.树B.太阳能C.螳螂D.蝉

网友回答

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营养结构.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解答: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 (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所以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存在树→蝉→螳螂→黄雀的食物链,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故选:B.

点评: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自然界各种生物通过食物而形成的复杂关系,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情况.在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最多,食肉动物数量最少.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