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瞿秋白思想的空想社会主义性质

发布时间:2020-07-29 09:29:24

如上

网友回答

从1919年5月投身五四运动,到1920年离京赴俄,是瞿秋白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或称五四时期。长期以来,人们把瞿秋白确定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认为正是从民主主义出发,瞿秋白才对社会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旅俄时期完成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①但近年来有学者指出,早期瞿秋白在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并没有经历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由空想社会主义转变为共产主义,是瞿秋白早期思想演进的一条主要脉络。如果说,旅俄时期标志着这一转变的完成,那么五四时期就是这一转变的开始。只有从空想社会主义,去把握五四时期瞿秋白思想的转变,才能了解其共产主义转变的思想基础。
  从目前的文字材料看,人们把瞿秋白定义为民主主义者,主要基于两点:第一、在现实政治斗争中,瞿秋白产生了明显的反帝反封建思想。第二、在探讨社会出路时,瞿秋白曾希望建立“德莫克拉西”的新社会。
  一
  五四时期,聚集着许多思潮和学派,民主主义只是其中之一。反帝反封建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一面共同旗帜的情况下,判断某种反帝反封建思想属于何种性质时,关键要对这一思想的理论出发点和立足点予以科学的考察。所以,反帝反封建并不直接意味着民主主义。而五四时期瞿秋白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理论出发点,概括说来就是“社会平等”四个字。
  近代以来,平等的思想基本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仅仅体现为对等级特权的否定,主张公民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权利平等,尽管这种平等以社会的、经济的不平等为前提;另一方面,它是对阶级本身的否定,认为“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中实行”。②前者是民主主义平等观的核心,后者则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平等思想。
  五四时期,瞿秋白的平等思想,就明显具有上述第二方面社会平等思想的特征。从这一时期瞿秋白发表的大量文章来看,这一社会平等思想是在对劳动问题以及其它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中逐渐形成的。在《中国的劳动问题?世界的劳动问题?》一文中,瞿秋白列举了上海烟厂女工、北京毡帽厂工人每天工作十六小时以及农业劳动者的悲惨生活后,他从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分析了外国资本侵略的必然性,痛心地指出:“外货的输入和国内原料的输出,就把中国劳动界的生活弄成这种不可思议的情状”。因此,解决劳动问题也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探讨劳动问题的解决办法时,瞿秋白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当时“劳动问题和社会主义在欧洲各国已结成不解之缘,这是稍知欧事者皆能相信”。③瞿秋白非常赞赏蒲鲁东对私有制的批判。他在读了《什么是财产?》这部蒲鲁东的名著后,对蒲鲁东的下述观点极为赞同:“财产不过是一种工具,用来维持生命改善生活的工具。当由使用工具的人来管理—所以凡是要维持生命改善生活的人都有使用这工具的权力。”④值得注意的是,从蒲鲁东批判私有制的学说中,瞿秋白得出了具有人类普遍解放色彩的社会平等思想。他认为:“人类的物质生命和生活的权利是应当平等的,精神的生命和生活的权利也是应当平等的,因为这两件事只是一件”。⑤他从老子的哲学,孔子的思想,谈到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这些思想大师们的救世之方之所以无从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为时代所限,有一个根本观念——不平等的观念。像罗马的市民和奴隶,中国的君子和小人,印度的四个阶级,多是这种的观念。”⑥瞿秋白认为,这种“救世之方”只是“偏重于某一阶级,是求普遍于某一阶级,或是某一地域,所以终归失败。我们所谓普遍是什么?是全世界,全社会,各民族,各阶级”。社会的根本改造和进步,恰恰应以人类的普遍解放为前提。要实现这一点,也就必须彻底铲除私有制和消灭阶级对立,将平等的原则贯穿那社会的所有领域中。正是从铲除私有制和消灭阶级对立的平等思想出发,瞿秋白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否定。五四时期瞿秋白的平等思想,明确包含了在铲除私有制和消灭阶级对立的前提下,争取人类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领域中完全平等的社会平等内容。使其具有了明显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
  1920年以前,在瞿秋白的文章中,没有出现“社会主义”这一概念。但是他有关社会平等的思想,却用“德莫克拉西”见诸于文字。在对于社会平等问题上,他曾说:以往的平等和解放,乃是“偏重于某一阶级,是求普遍于某一阶级,或是某一地域,所以终归失败。我们所谓普遍是什么?是全世界,全社会,各民族,各阶级。……是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民治、民本的国家或世界,这是什么?这就是‘德莫克拉西’主义”。⑦这则材料以前多次被引用证明瞿秋白有革命的民主主义思想,这恰恰很值得商榷。
  从瞿秋白上述原话来看,他当时热切追求的这种所谓“德莫克拉西”的理想世界,并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它里面既没有李大钊作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所信托过的“中流社会之有恒产者”;也没有陈独秀在宣扬“法兰西文明”时所积极主张的“代议制”文明。相反,这个所谓“德莫克拉西”的世界,是一个彻底铲除了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主张将平等的原则贯彻到全世界、全社会、各民族和各阶级中去的人类普遍解放的世界。因此,从这一“德莫克拉西”主义所含有的实际内容来看,它恰恰是对这一主义本身的否定,其社会主义性质是极其鲜明的。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