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两例?】

发布时间:2021-03-17 12:10:19

谁能告诉我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两例?

网友回答

1.方永刚,一名普通的军校政治理论教员,他用对真理与信念忠贞不渝的执著、对任何困难甚至死亡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只要一息尚在就要尽一分责任与义务的精神,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至,而这一切又源于一个“真”字,源于他对真理、生命与事业的真心热爱与追求.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工作20多年,他始终把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废寝忘食,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特别是在身患重症后,他仍钻研不止,传播不歇,体现出了一个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师风.
2.2005年10月21日,是一个令青钢人十分惋惜,十分悲痛的日子,第一线材厂年轻有为的副厂长王昌寨突然不幸与世长辞,享年仅36岁.
10月25日,在
青岛殡仪馆遗体告别仪式上,党委书记、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玉科敬献了花圈.敬献花圈的还有集团公司党政工领导、第一线材厂和其它单位以及王昌寨的亲朋好友.
生命是那么的短暂,又似乎是那么的脆弱;事情是那么的突然,他走的又是那么的匆忙……….在万分惋惜和悲痛之中,令人慰籍的是,他活得质量高,树立了好榜样,青钢人永远怀念他.
一 王昌寨在青钢工作了十七年,他把美丽的青春献给了青钢.如果说他是一棵成材的树,那么正是青钢这片沃土培育了他;如果说他是一块纯净的钢,那么正是青钢这座熔炉造就了他.
王昌寨毕业于青岛冶金技术学校(原青钢技校)1988年参加工作,在第一线材厂先后担任钳工、班长、技术员、副工段长、工段长、厂长助理、副厂长.1987年在技校加入共青团,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青钢青年标兵、青岛市岗位能手称号.
青钢的改革发展,经历了风风雨雨,王昌寨在风风雨雨中茁壮成长.青钢1995年和1996年亏损额高达1.2亿元,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就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王昌寨所在的第一线材厂露出了一线曙光,长了青钢人的志气,使青钢人看到了希望.该厂生产线是从英国曼彻斯特公司引进的二手设备,上马投产后,设计能力为年产25万吨,而该厂迟迟不达产,年产仅为9万来吨,成本特别高,亏损特别大,成为青钢经济效益迅速下滑的主要原因.1993年,技术处处长王玉科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第一线材厂厂长,他从加强劳动纪律、规范人的行为入手,推行以人为本的四个日全控联动管理,完善了目标管理体系,严格落实经济责任制,加强考核,同时把思想道德规范融入企业管理制度,致力于建设企业文化,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三个根本性转变,即由物的管理向人的管理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1997年以后,四个日管理发展为五个日管理,即日目标、日分析、日反馈、日考核、日工资).经过治理整顿,第一线材厂不仅创造了超达产的奇迹,还创造了成材率全国一流水平的奇迹.1997年,市委、市政府调整了青钢领导班子,任命王玉科为总经理,青钢开始了一场思想解放大变革,经营体制和管理机制大变革,向守旧、愚昧、落后的旧思想宣战,向计划经济的旧体制宣战.王玉科在干部大会上提出:在其位,就要舍命以赴.从此,青钢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从骨子里转变作风,确定了求新、求异、求变的企业精神和安全为天,质量为命,育人为本,科技为先,管理为头,市场为家,用户为王的治厂方针,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价值观、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和技术创新体系和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和个人为主要内容的大气而厚重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淬火青钢,为青钢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物质基础.1997年不仅当年实现扭亏为盈,1997年以来的经济效益每年以200%的速度增长,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无论是在企业困难时期,还是在企业好的时候,王昌寨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的正确决策,认真扎实地落实董事长的重要讲话精神;无论是当工人,还是当干部,王昌寨始终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是一个忠诚于青钢事业的好职工、好干部,为了青钢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不惜自我,献身青钢,孜孜不倦,不断成就自我的优秀品质,不仅代表了高线人的精神,也代表了青钢人的精神.
二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正走向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加快.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光召先生说:知识的运用和产生新知识的创造力已经成为单位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应用知识加以快速正确应对的能力将决定单位、企业、地区和国家的命运.王昌寨在工作实践中深有体会的认识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到工作岗位后几年就过时了.所以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在始于教育,终于教育方针指导下,王昌寨和第一线材厂的同志一道坚持学习,他见缝插针地学习知识,经常学到深夜.他善于带着问题学习,在管理中学习,在学习中结合实际解决影响生产的关键问题.引进的二手设备是外国人废弃的设备,王昌寨和同志们一起,通过不断努力,刻苦钻研,从一个个备件改造,到设备安装调试,再到投产、达产、超产,生产出国家优质产品,都留下了辛勤的汗水,其中的艰难困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王昌寨身上体现出来的学习创新、不断进取精神和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精神,既是高线人的优良传统,也是青钢人舍命以赴的干事创业精神.洋人能摆弄的设备,我们也能摆弄;洋专家能修理的机器,我们也能修好;外国人淘汰的生产线,经过我们的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创造出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优质产品.第一线材厂是我公司第一个开发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的轧钢厂,他们根据用户需求,经过技术攻关,第一个轧制出直径5.5mm的焊接用钢,该钢种占领了中国钢铁市场半壁江山,创造了中国钢铁市场质量用户满意第一品牌.这就是青钢人的志气、自豪和自信.
三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看到王昌寨匆匆的身影,他早来晚走,大礼拜不休息,节假日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