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采访过列宁?

发布时间:2020-07-09 00:01:56

如上

网友回答

谁曾见过列宁?这曾是个有趣的话题。
  根据史料,陈独秀、张国焘、刘仁静、彭述之、瞿秋白、张太雷、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萧三、柯庆施、邓培等是近距离接近过列宁的中国人。
  他们主要是在共产国际历次代表大会上见到列宁。
  但是,真正近距离接近列宁的中国人,瞿秋白称得上一个。这是瞿秋白之女瞿独伊女士告诉笔者的,后来查阅相关记载和瞿秋白著作,发现的确如此。
  1921年7月6日,瞿秋白在共产国际“三大”的会场上见到了列宁,成为第一个近距离接触列宁的中国共产党人。瞿秋白用流畅的文字,向中国读者第一次介绍了列宁的形象。
  此前的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到抵达莫斯科,耗时近4个月。1921年1月25日晚11时,瞿秋白一行抵达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车站。苏俄外交人民委员会东方司司长杨松会见了他们,安排了他们的食宿和工作。随后,他们会见了《真理报》的主笔美史赤略夸夫。瞿秋白还见了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诗人还送给瞿秋白一本诗集《人》。他还前往克里姆林宫采访了教育人民委员会委员长卢那察尔斯基。瞿秋白到莫斯科不久,就认识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苏菲亚·托尔斯泰,还受邀瞻仰了托尔斯泰的故居陈列馆。
  1921年3月8日到16日,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列宁作了关于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瞿秋白作为记者采访了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晨报》从6月22日到9月23日连载了27次,新闻标题是《共产主义之人间化--第十次全俄共产党大会》,写了长达三万字的文章介绍了苏俄的方方面面的情况。
  据陈铁建先生统计,1921年6月,莫斯科有四个国际性的大会即将在这里召开: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共产国际妇女部第二次代表大会,少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赤色职工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瞿秋白感到了革命的力量,他把这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盛大集会,形象地称之为“莫斯科的赤潮”,并使自己投身于这赤潮的澎湃波涛之中,进行紧张的采访活动。
  在瞿秋白的苏俄报道中,也能看到这个国家真实的情形。虽然苏俄革命热情高涨,但是这个时候还是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民众沿街小便,戏院里吸烟室里烟灰火柴满地,约人常常失信,这些都是弊端。
  对于瞿秋白来说,共产国际“三大”最让他难忘。他对列宁的讲话做了详细描述:列宁出席发言三四次,德、法语非常流利,谈吐沉着果断,演说时绝没有大学教授的态度,而是一种诚挚果毅的政治家姿态流露于自然之中。每逢列宁演说,台前拥挤不堪,椅上,桌上都站堆着人山。电气照相灯开时,列宁头影投射在共产国际“各地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的标语题词上。列宁的演说往往被霹雳的鼓掌声所吞没。
  在《回忆列宁》第5卷的前言中,苏共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对瞿秋白的回忆评价甚高:“回忆录反映了列宁在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的伟大作用,表明了他是多么重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列宁作为一位对世界有巨大影响的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最有人性的人’,他的丰富多彩的形象得到了再现……瞿秋白等人的回忆,都说明了这一点”。
  在瞿独伊的家族记忆里,瞿秋白在会间的走廊里追上列宁要求采访。列宁对瞿秋白并没有挥手拒绝,而是停下来与他进行了简短的交谈。由于列宁这个时候会务实在太繁忙,他指给瞿秋白几篇有关东方问题的材料让他参考,然后说了几句话,便道歉忙碌去了。虽然采访很短暂,但是瞿秋白心里非常激动,这时他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瞿秋白在会上还采访了托洛茨基。
  192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四周年。瞿秋白到工厂参加纪念集会。“无意之中,忽然见到列宁立登演坛。全会场都拥挤簇动。几分钟间,好像是奇愕不胜,寂然一晌,后来突然万岁声,鼓掌声,震天动地。”
  瞿秋白除担任新闻记者外,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从1921年9月开始到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班担任翻译兼助教。瞿秋白在班中讲授俄文,担任政治理论课的翻译,讲授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课。莫斯科东方大学的全称是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成立于1921年5月,是一所政治性的学校,学校的名誉校长是斯大林。中国学生单独编为中国班,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卜士奇、肖劲光等都在这里学习。瞿秋白则是中国班学员的“辅导员”兼翻译。
  瞿独伊告诉笔者:“这是父亲第一次去苏俄,只有22岁,但是因为医生说他的一个肺已经烂了,他就拼命地工作。他说我一天不做事情就很不舒服,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他36岁的精力,5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和政论,一共6卷文学篇、8卷政论篇,他还可以做很多,甚至于后来在狱中的时候,他不知道还能活多久,但是他写了一个提纲,大概有几十个题目,他准备写,有文学性的,也有政论性的。”
  1922年11月5日到12月5日,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率团参加,瞿秋白还是担任翻译工作。 陈独秀会后邀请24岁的瞿秋白回国工作,让他主编《新青年》季刊。1922年12月21日,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回国。
  注释:瞿秋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他20岁参加五四运动(1919),23岁入党(1922年),24岁担任《新青年》主编(1923年),26岁成为中共领袖之一(1925年),28岁担任中共代理总书记,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三任最高领导人(1927年)。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就义,年仅36岁。1920年,瞿秋白受北京《晨报》、上海《时事新报》的派遣,作为特派记者赴苏俄采访,寻找一条整治中国的道路。他在到达苏俄后陆续写出了《饿乡纪程——新俄国游记》。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