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袁济喜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中

发布时间:2021-02-21 06:27:04

充满时代性的诗学阐释袁济喜诗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评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翻开我们今天所见的《论语》,以及《史记》中的《孔子世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经常用《诗经》来教育学生,与学生讨论人生、政治与文学诸多问题。著名学者与文人朱自清先生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出版过一本书叫做《诗言志辨》,其中详细地谈到了《诗经》在那个古老的年代中,成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后来,八十年代的裴斐先生曾写过《诗缘情辨》,认为诗学之核心乃是诗缘情,可以与诗言志互证。这一观念同样在当时的文论界引起过广泛的影响。此后,中国诗学与文论一直成为人文学科的热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中国古代诗学,与其他民族的诗学相比,更具有人文的蕴涵,它融宗教、人文于一体,其中深藏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感性与知性、情感与理智的统一体。《文心雕龙·风骨篇》云:“《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中国古代的诗学既有今天所说的文学的因素,更有民族文化的特质。明乎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秦汉之前,六经以《诗经》为首。其实,即使在秦汉之后,《诗》学也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在诗经精神中,还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闻一多先生写过《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从而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我自己在九十年代也写了专著《兴:艺术生命的激活》,对于“诗可以兴”的命题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越发感到中国诗学中的玄机很深。随着近几年西方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诗学融入中国学术界,关于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之特质的探索更是成为多学科互融的焦点所在。因此,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是充满时代性的。这种解读与阐释,一方面是对于义理和意义的阐释与发挥,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理论,但另一方面更应当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充分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只有这两方面的齐头并进,才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近代以来,随着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在中国诗学领域,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与传统的诗学经典及西方学说互相印证,产生了许多令人可喜可贺的成果。但同时,如何将这些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会贯通,特别是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一个新的问题,弄得不好,会出现类似汉代经今古文之争,超出学术研究的范畴,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不过,在中国诗学与文论研究领域,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肯定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小题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学的基本内容。B.中国古代的诗学包含着人生、政治与文学等各方面的问题,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C.《诗》学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D.对于中国古代诗学的阐释与解读,是生生不息的,也是充满时代性的,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裴斐先生的“诗缘情”与先前所说的“诗言志”的观点并不矛盾,二者可以互证。B.闻一多先生的《神话与诗》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解释《诗经》,探索中华文化的玄奥,打破了单一的经学路径。C.引入新出土的竹帛文献,不论对中国诗学还是文论研究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学术增长点,也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D.既借鉴西方的理论,又吸纳本土的文化资源,只要这两方面齐头并进,依据新发现的资料进行解读与研究,就能使中国诗学的研究向前迈进。【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远远不如中国的诗学。B.《诗学》折射出中华人文的玄奥,中国学术界的多个学科都可以对其诗性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特质进行探索。C.王国维二重证据说的提出与响应,为许多学者将新出土的简帛文书引入诗学奠定了基础。D.将新出土的文献与传世经典互相融合贯通,正确评估二者的价值,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今诗学研究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


网友回答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B项“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百科全书”是朱自清对《诗经》的评价,这里错在把中国古代诗学与《诗经》等同起来了。A项来自第一段第一句。C项见第二段中间“其实,及时在秦汉之后,《诗》学一直是经学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文学批评的核心”一句。D项由最后一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整合而来。
【小题2】 D项.逻辑错误,说法太绝对,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A项来自第一段尾部“裴斐先生认为……可以得到互证。”B项,从第二段中间可以找到依据。C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一句话整合而来。
【小题3】A项“其他民族的诗学,不具有人文的蕴含,也不能体现他们民族的精气神”,错误,从第二段可以找到依据,出题者在主观拔高。 B项从第二段最后三句可以推知。C项从最后一段“王国维二重证据……”一句可推知。D项,从最后一段倒数第二句可以推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C级。
点评:社科文的考查,常常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因此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命题角度作一些了解。其命题陷阱,主要集中在选择题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一般为十种陷阱:偷梁换柱。偷梁换柱也可称为偷换概念,指在原文中甲结果在选项中变成了乙结果,导致表述不当,它是就结果而言的;张冠李戴。所谓张冠李戴,是选项把原文中对象为A的概念说成是B,从而导致对象不当;以偏赅全。以偏赅全是就概念数量范围而言的,命题人往往改变原文中数量表述的范围,将部分改成全部、局部改成整体,以达到干扰考生的目的;是非颠倒。选项中的内容故意对原文的信息进行反说,原文是肯定的,在选项中变成了否定;原文是否定的,在选项中反而变成了肯定;强加因果。所谓强加因果,就是选项中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说成是有因果关系,导致逻辑不当;超前判断。一是弄错时态:如将“将来如此”说成了“已经如此”,二是模糊现实,往往是在“必然如此”还是“可能如此”上做文章;无中生有。是指选项所述的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命题者纯靠主观臆断来迷惑考生;瞒天过海,是指命题人故意遗漏文中的重要信息,以期瞒过考生的眼睛达到干扰的目的;答非所问,指选项故意与所问的问题不一致,造成驴唇不对马嘴,以干扰考生;喧宾夺主。所谓“喧宾夺主”是指选项中所列的内容在文中都能找到依据,但只有一个是阐释概念的主要原因,其他项虽不算错,但都是次要原因,这样放在一起干扰考生,起到喧宾夺主的作用。 ?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