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人后悔回国】在清乾隆年间回归祖国的漠西土尔扈特人中有一部分在伏尔加河下游...

发布时间:2021-03-21 01:50:24

在清乾隆年间回归祖国的漠西土尔扈特人中有一部分在伏尔加河下游没有回来,那现在他们被俄罗斯乘坐什么民 历史

网友回答

【答案】   外文书籍中称“土尔扈特部落”或总称1628年西迁至俄国土尔扈特部落为首的卫拉特各部为“卡尔梅克”、“克尔梅克”、“哥尔梅克”、“禹尔梅克”,这些都是汉语的音译.“卡尔梅克”这一名称,是巴什基尔人看到伏尔加河沿岸来了一群游牧民,惊呼为卡尔梅克,按巴什基尔语(alm.almn),其意为“迁移者”、“迁涉者”、“流浪者”、“西迁者”.这一词意,均被汉、俄、蒙文史学者直译.据帕拉斯的说法,是“留下”“留下来的人”之意,是根据民族词源学(动词)卡尔马克(ma)即留下之意,它似乎表示那些留下的信仰佛教的土尔扈特人,以区别于那些皈依东正教的土尔扈特人((东方文献编辑部主编《巴托尔德文集》第五卷,第538页,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8年版.)).还有一层意思是:1628年后和鄂尔勒克领导土尔扈特部落西迁至伏尔加河沿岸定居,一些人思乡心重,暂时回了准噶尔盆地.“留下”、“留下的人”就是指当时定居的土尔扈特部落,而没有回准噶尔的部落人.据伯希和《卡尔梅克历史评注》第一节《给卡尔梅克人起的各种名称》一文中费舍尔的看法,卡尔梅克是“高帽子”的意思;文森认为,之所以如此称呼卡尔梅克人,是因为他的头上的帽子高高隆起,有高帽子的意思.
    对于“卡尔梅克”一词的使用范围,科特维奇在他写的《有关17—18世纪对土尔扈特人关系的俄国档案资料》中提出:在俄国和外国的档案材料中,常使用三个术语来表示俄国的卫拉特人:“土尔扈特”出自蒙文史料;“卡尔梅克”出自俄文史料;“客列亦惕卫拉特”出自中国汉文史料.据布莱特耐德尔的说法:“卡尔梅克”一词,在1398年已为人知晓,“留下”、“留下的人”的词意,似乎是表示那些异教徒卫拉特人,以区别于皈依伊斯兰教的东干人.而“卡尔梅克”这个词以后表示那批住在伏尔加河、顿河、乌拉尔河一带的卫拉特人,已习惯于“卡尔梅克”这个名称,而遗忘了古名——卫拉特、客列亦惕、土尔扈特(伊·亚·兹特拉金著《准噶尔汗国史》第5页,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64年版.)
    土尔扈特一词的语源、含义,蒙古史的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都在努力发掘充足的历史涵义和语言依据,因此,“土尔扈特”一词的确切含义有待于深入研究.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