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提问人\&籍贯\&提问内容\&回答要点\&某君\&广州\&请问照相新法。\&详细介绍\&某君\&烟台\&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发表专文详细介绍\&友人\&金华\&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介绍具体方法\&友人\&上海\&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
材料二
[街头剪辫子的情景][民国初年的新式婚礼][孙中山给《铁道》
杂志的题词][《点石斋画报》以《兴办铁路》为题,报道了1884年夏天,清廷同意“试办”铁路的实情]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采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
(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
网友回答
答案:(1)人们开始认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旧的生活陋俗逐步革除;中国兴办铁路事业;崇洋风气浓厚。(2)资本主义的发展;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国人介绍西方科技,不断传播民主、自由、平等思想。(3)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表现;是历史的进步(或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