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07-27 04:05:40

如上

网友回答

一、从大学继续教育的角度理解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继续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与企业、社会之间进行联系互动的一个平台,也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和发展大学继续教育,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随着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大学继续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当前,从大学继续教育的角度对“中国梦”进行解读是必要的。
  (一)继续教育是中国梦、教育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提出,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之后,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未来指明了宏伟前景和前进方向。为此,党中央提出两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必然包含教育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对教育“中国梦”作了具体描绘,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在终身学习社会中,继续教育是一种人人需要接受的教育,是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主流教育。
  (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全民学习和终身教育,是实现中国梦应有的基本认识和理念。大学承载着国家的理想,它肩负着兴国、强国、复兴等历史使命。大学继续教育依托大学自身优势,承担着四种主要职能:在全社会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和构建终身教育平台,有效组织大学教育资源服务社会,整合大学及各种社会教育资源,探索大学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大学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实现“中国梦”“教育梦”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助推中国梦
  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能从根本上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我国大学设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的改革,积极推进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通过积极的转型发展,建设好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促进社会公平、拉动国民经济、促进区域发展、提升公民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深入分析把握新时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厘清大学继续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以制定大学继续教育政策,有效组织实施转型是摆在大学校继续教育面前的关乎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新时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科教兴国战略和相关教育政策为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继续教育列为教育的八项发展任务之一,提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大力提升继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
  2012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征集加快继续教育发展的意见。
  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大学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引导大学面向行业和区域举办高质量的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2013年,中共中央印发了《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基本推动力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导致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全球范围内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是继续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三大战略性资源中,人力资源逐渐成为重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推进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各级各类人员需要通过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来增强个体竞争力,他们对知识技能更新和管理能力提升的巨大需求为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三)高教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物资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专任教师数量、教师学历结构、管理观念、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未来高等教育规模增量主要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扩大民办教育和合作办学。这些客观上为大学发展继续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和物质基础。
  (四)把推进继续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国际社会的统一认识
  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把教育置于重振经济的国家战略核心,对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关注,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根本动力,把推进终身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要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很多发达国家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加大了终身教育战略或政策的实施力度,这既是国际社会的统一认识,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三、新时期大学继续教育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一)继续教育沦为大学创收工具
  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大学决策者精力主要集中于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上,对继续教育工作关注与重视不够,对继续教育在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认识不足。大学在继续教育领域通常无相应的经费投入,决策者往往将举办继续教育等同于“办培训班”,目的是为学校增加收益,安置部分员工。这种指导思想导致了办学过程中的利益驱动和利益导向,对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继续教育市场化的办学模式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些工作方式对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思维的大学顺应时代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学员既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又学到了相应的知识技能,甚至和大学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大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二)同质化严重导致恶性竞争
  我国大学继续教育对其所属的大学品牌存在严重依赖,各大学所属继续教育机构之间的定位十分相似,或者定位模糊。现阶段大学继续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特色不明显、个性不鲜明、同质化严重、办学模式单一,其结果是导致大学内部之间以及在外部的拓展都面临激烈的恶性竞争。这种局面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根据自身特点在继续教育体系中找准定位,科学化发展,从战略、目标、服务对象和服务区域等角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位。
  (三)学历继续教育呈下滑趋势,非学历的继续教育将占主体地位
  我国的大学继续教育一直以来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由于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中国目前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以继续教育获得学历文凭的人数整体将呈下降趋势,以继续教育获得能力提高或境外证书的人数正在不断上升。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终身教育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大学毕业就业率的下滑,文凭热的降温,获取一技之长已成为求职和谋生的必要,以非学历为主的继续教育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这对原有的大学继续教育职能定位、管理体制、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大学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大学对继续教育理论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的需要,大学从事继续教育教学的机构多,专门从事继续教育研究的机构确很少,专业性学术理论刊物更少。只有通过科学的继续教育研究,才能改进继续教育的实践,提升继续教育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增进学生学习的成效,促进继续教育学科的发展。因此,在不断推进大学继续教育教育实践的同时,加强科学化的学术研究势必成为大学继续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
  (五)各类继续教育机构的迅速兴起
  除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外,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新增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发展迅猛。包括企业自主开办的企业大学、民办的教育培训机构、境外的培训机构、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成立的培训中心,甚至国外的大学等等。有些国外继续教育品牌由于发展较早,相对成熟,在国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些教育机构通过资本运作,引进风投,具有很强的扩张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些机构大都运行机制灵活,市场开拓意识强,通过连锁、加盟、特许经营等各种形式,迅速抢占了部分继续教育的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对我国大学继续教育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四、推进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实现中国梦
  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实现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关系到我国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关系到中国梦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并不是对传统学历教育模式的全盘否定,而是在着眼于国情和大学自身现状的基础上,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一)确立大学继续教育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
  我国大学的先天优势决定了其在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中是实施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有一整套规范系统的继续教育教学制度、管理规章制度,总体上办学规范、有一定影响力且规模较大;办学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人文气息,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学科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综合实力强;管理人员大都经历了从以学历教育为主的传统成人教育向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转变过程,队伍稳定;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齐全,具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学习风气,能促进继续教育良性发展。
  大学发展继续教育应对继续教育在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定位作制度规定,要明确继续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将其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这是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二)加强大学继续教育品牌定位和传播
  要努力在继续教育实践中传承大学的文化价值传统和精神气韵,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通过品牌建设,把大学的品牌形象有效转化为继续教育机构的品牌形象。有特色的文化是创建强势品牌的关键因素。大学继续教育要有完善的品牌化发展战略,强化科学的品牌发展理念,坚持走有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
  走特色化品牌发展之路,需要依托大学自身优势,研发出多样化、系列化、有特色的精品继续教育项目和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习者终生学习需求;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融入到继续教育管理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通过公共关系、策划专题事件和媒体广告等形式加强品牌传播;在规范中维护大学品牌,创造出自身的继续教育品牌,争做国内继续教育行业的领导者和标准制定者。
  (三)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设
  要建立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学校继续教育领导机构,统筹领导全校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专职管理机构,负责规范继续教育招生、教学、管理、服务和合作办学工作;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和管理大学全校成人、继续教育工作的机构;负责并代表学校与校外单位洽谈或签署开办继续教育的协议,等等。鼓励建立继续教育专门办学机构统筹开办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鼓励继续教育专门办学机构与学校专业教学院系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开办继续教育新模式。通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种能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对市场需求变化做出灵敏反应的调节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使自身成为一个充满竞争与活力的健康组织,最大程度调动内部的积极性,确立自身竞争优势。
  (四)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仅靠大学自身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加强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政府、企业及相关的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之间的参与协作。加强各方面的合作关系到大学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成败与否。
  继续教育合作模式主要有:品牌合作、教学合作、招生合作、服务合作等等。继续教育的发展导致衍生出许多依附于继续教育核心产品的上下游服务机构,如招生中介、师资提供商、教辅资料出版商、技术服务平台运营商等,它们贯穿了继续教育全过程,是大学继续教育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合作对象选择上,尤其要加强和政府部门、大型企业、行业协会、权威认证机构的联系。
  (五)加快推进大学继续教育国际化战略
  随着教育领域国际合作日渐加深,跨境教育合作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办学模式,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已是继续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未来方向。大学继续教育机构可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本地所需要的人才;也可以根据海外市场需求,输出中国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为海外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实践证明,境内外著名教育机构在合作中,为学生提供灵活多元的、具有质量保证的、各种资历衔接的教育服务,双方都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达到自负盈亏的目标。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是面对知识经济社会挑战的应对策略,是分享优质国际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
  (六)支持大学继续教育实践者开展学术研究
  有效、持久地开展继续教育的实践,离不开对大学继续教育理论的学术研究。学校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院系加大继续教育科研经费投入,或以课题立项的方式给予研究经费支持,对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是有益的。需要研究的项目有很多,例如:继续教育的历史;继续教育政策;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比较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管理机制;继续教育的国际合作;继续教育的市场属性;继续教育思维方式的变革;继续教育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继续教育机构的评价指标;继续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继续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继续教育的品牌研究;继续教育经济学;等等。支持大学继续教育研究,可以由学校主管部门积极组织全校力量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等部门继续教育研究课题;可以开发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信息交流平台;还可以出版学术刊物,举办或承办相关的会议、讲座、论坛等。
  (七)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继续教育质量
  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质量作为继续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注重创新继续教育内容,改进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培训内容、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建立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和实施体系。建立内部质量控制机制,实施质量审核和评估,实现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建立由管理者、学员、教师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同时应建立受训人员质量跟踪反馈制度,形成文字报告并予以公示,自觉接受主管部门、社会和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通过以上措施,逐步建立起继续教育规范办学的监督管理体系、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估体系,形成一个健全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八)实施大数据战略促进大学继续教育的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思维方式的大变革。在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中实施大数据战略,就是以大学继续教育多年累积的学员、师资、课程、合作方等相关数据为驱动,通过对不断沉淀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再将这些信息应用于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决策、课程研发、流程再造、机制创新、人才培养,及合作创新,形成数据生态,目标是建成开放,共享的大学继续领域互联网数据信息平台。大学继续教育,要么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乘势而上,要么被其他对手远远甩开。如何合理利用大数据信息,合理规划、利用资源推动中国大学继续教育的转型发展,这是当今大学继续教育所要关切的重大课题。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