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郢书燕说战国 韩非 郢①人有遗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释:①郢:楚国都城;1.解释加粗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云而过书“举烛” 过:(2)举烛者,尚明也 尚: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3.这个成语典故的寓意是什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4.你认为燕相真的像作者描绘的那样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答案:1.(2分)(1)错误;(2)推崇 2.(2分)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3.(3分)这个成语在于指责学者治学穿凿附会、曲解原意的可笑做法。(2分)今世学者多似此类(1分) 4.(3分)燕相可笑。在作者笔下,燕相胡乱猜测,穿凿附会,居然对由于笔误写下的“举烛”二字生发出一大套治国的说辞,确实可笑。 燕相并不可笑。因为燕相不忘记自己宰相身份,从信中的举烛想到举贤,以此劝谏燕王,使国家大治。可见,他忠于职守善于劝谏,也有值得肯定的优点。(此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够言之有理则可给分) 参考译文: 有个(楚国首都)郢(城市)人给燕国宰相写信,是在夜晚书写的,灯火不够明亮,于是对拿蜡烛的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说了便错误地把“举烛”写到信上。举烛不是书信的本意。 燕国宰相得到书信便阅读,说:“举烛的意思是,以明察为贵;以明察为贵的人,能够举荐贤能并任用他们。” 燕国宰相告诉国王,国王非常高兴,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得到了治理的方法就去治理,但并不是书信的意思。现在的学者大多是类似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