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探究和实验:
(1)晓云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遇到以下问题,请你回答:
①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处在a、b、c、d四点,其中c点为两倍焦距所在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后,他总结出以下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C.烛焰位于a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②能够说明投影仪原理的是将蜡烛放在________点,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
(2)在同样的烧杯中盛着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
①如果使它们升高相同的度数,我们发现________用的时间长,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________一般是________的,为了比较物质的这一特性,物理学中引入“比热容”这一概念,它的定义是:________.
②继续给两种液体加热,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发现甲的温度不再上升,这是因为:________.
③由图象可知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大.
(3)下表列出的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问题的办法填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探究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打开激光手电,但不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________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无法看到物体吸热的多少________
网友回答
解:(1)①烛焰处在a、b、c、d四点,蜡烛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都成实像,物距越大,光屏上成像越大.
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最大,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烛焰位于c点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
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投影仪上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①甲乙都升高80℃,甲用时10min,乙用时5min,甲用的时间长,这说明甲的吸热能力强.所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②继续给两种液体加热,当温度上升到100℃时,发现甲的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甲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③根据Q=cm△t,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甲吸收热量多,甲的比热大.
(3)为了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要增加反射物质,点燃蚊香制造烟雾或用水壶喷水雾.
物体吸热的多少,可以采用相同的热源,加热时间长短不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