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
网友回答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首著名的《团结就是力量》,曾经擂响了各民族团结救亡、打败日本侵略者的铿锵战鼓,吹响了各民族团结建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号角,时至今日,仍然激励着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一个家庭不团结,可能亲人反目;一个民族不团结,可能一盘散沙;一个国家不团结,可能分崩离析。我国各民族在历经数千年的迁徒、贸易、婚嫁、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当时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必然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的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独立、自由和统一。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命运共同体。在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过程中,不仅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得以空前的光大,而且中华民族从自在的联合走向自觉的联合,团结一致走上了通向伟大复兴的崭新征程。
网友回答
在共同缔造、保卫和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生死与共,携手并进,创造了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中华文明。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的历史,就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侮,共同艰苦奋斗,共同开发建设的历史。新疆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最好的。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民族政策也是最成功的。我们党的民族政策,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巩固,保证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保证了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繁荣发展。
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的关系,真正懂得任何一个民族都必须生存于一个具体的国家里,依附于一定的国家形态,有了这个实体,民族的兴盛和个人的幸福才能得到保障,任何时候、任何民族的个体都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发展,这是公民的神圣责任和义务。要有针对性地宣传新疆的历史包括民族发展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大力宣传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观念,推动各民族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共同进步,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坚持年年有新内容,年年有新发展,以月促年,常抓不懈,打牢民族团结的群众基础。要坚持把民族团结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推进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