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庄是谁?求他的介绍。谢庄的儿子名字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28 01:34:43

如上

网友回答

谢庄(421—466),字希逸,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弘微的儿子。南朝刘宋时代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谢庄(421~466) - 后代 :
子女
人们以谢庄五子名字的偏旁,说他以风月景山水为儿子命名。
谢飏,长子,晋平太守。
谢朏,次子,有文才,很得谢庄器重。历仕宋、齐、梁三朝,在梁官至司徒。
谢颢,三子,在齐官至北中郎长史。
谢嵷,四子。
谢瀹,五子,娶褚渊女,在齐官至右军将军。谢氏,谢庄女,嫁琅邪王氏的王肃,王肃父王奂在南齐被诛杀,谢氏为尼避祸而王肃逃奔北魏,谢氏后亦入魏。


谢梵境,谢飏女,宋顺帝皇后。
谢谖,谢朏子,梁官至东阳内史。
谢譓,谢朏次子,梁右光禄大夫。
谢览,谢瀹子,娶南齐钱唐公主。官至吴兴太守,有好治绩。
谢玄大,谢览兄,梁侍中。
谢举,谢览弟,擅长玄学及佛学,官至中书令,曾与众臣反对梁武帝接纳侯景。

  宋永初二年(421),谢庄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其父谢弘微,东晋太常。在谢氏子弟中,谢弘微最受族叔谢混赏识。元嘉四年(427),谢庄年七岁,能属文,通《论语》。《宋书》本传曰:“及长,韶令美容仪,太祖见而异之,谓尚书仆射殷景仁、领军将军刘湛曰:‘蓝田出玉,岂虚也哉!’”谢庄最初为始兴王刘浚(文帝次子)后军法曹行参军,后来转太子舍人、庐陵王(文帝第五子刘绍)文学、太子洗马、中舍人、庐陵王刘绍南中郎谘议参军,又转随王刘诞后军谘议,并领记室。据《宋书》本传,谢庄制作过一个《木方丈图》,“分左氏《经传》,随国立篇,制木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殊,合之则宇内为一”。谢庄此图是按州郡界分块制作的,每一个州郡为一块,又可以合为一体,成为全国地图。元嘉二十六年(449),谢庄随同随王刘诞去襄阳,任随王刘诞谘议参军。于是年作《怀园引》。
  谢庄年轻时名气已经很大,这从两件事上可以得到证明。一件是谢庄的名声远播北方。《宋书》本传曰:“元嘉二十七年,索虏寇彭城,虏遣尚书李孝伯来使,与镇军长史张畅共语,孝伯访问庄及王徽,其名声远布如此。”李孝伯曾与张畅应对交谈,但如何谈及谢庄,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另一件是名士袁淑对他非常敬重。《宋书》本传曰:“二十九年,除太子中庶子。时南平王铄献赤鹦鹉,普诏群臣为赋。太子左卫率袁淑文冠当时,作赋毕,赍以示庄;庄赋亦竟,淑见而叹曰:‘江东无我,卿当独秀。我若无卿,亦一时之杰也。’遂隐其赋。”袁淑的自重也不是没有道理,钟嵘《诗品》就将袁淑置于中品,而将谢庄置于下品。当时,也有人把他们两人并称。萧子显说:“谢庄、袁淑又以才藻系之,朝廷之士及闾阎衣冠,莫不昂其风流,竞为诗赋之事。”(《通典》卷十六裴子野《雕虫论》之后引)
  元嘉三十年二月朝廷发生了惊天大事,太子刘劭杀其父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谢庄转司徒左长史。是年三月,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宋书》本传曰:“世祖入讨,密送檄书与庄,令加改治宣布。庄遣腹心门生具庆奉启事密诣世祖曰:‘贼劭自绝于天,裂冠毁冕,穷弑极逆,开辟未闻,四海泣血,幽明同愤。……今大军近次,永清无远,欣悲踊跃,不知所裁。’”刘骏密送檄书与庄,可以看出谢庄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刘骏对谢庄的信任,而谢庄能够审时度势,积极支持刘骏,于此可以看见他过人的胆略。
  刘骏践阼后,谢庄除侍中。开始的时候,谢庄对新皇帝抱有幻想,他积极参政议政,多次建言献策。一次,北方政权求通互市,上诏群臣博议,谢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宋书》本传曰:“时骠骑将军竟陵王诞当为荆州,征丞相、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入辅,义宣固辞不入,而诞便克日下船。庄以:‘丞相既无入志,骠骑发便有期,如似欲相逼切,于事不便。’世祖乃申诞发日,义宣竟亦不下。”《宋书》本传曰:“上始践阼,欲宣弘风则,下节俭诏书,事在《孝武本纪》。庄虑此制不行,又言曰:‘……臣愚谓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不审可得在此诏不?拔葵去织,实宜深弘。’”
  谢庄渐渐看出了刘骏刚愎自用的本性,他不得不小心地与其周旋。《宋书》本传曰:“孝建元年,迁左卫将军。初,世祖尝赐庄宝剑,庄以与豫州刺史鲁爽送别。爽后反叛,世祖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鲁爽别,窃为陛下杜邮之赐。’上甚说,当时以为知言。”杜邮,在今陕西咸阳东。《宋书》本传曰:“于时搜才路狭,乃上表。……有诏庄表如此,可付外详议,事不行。”《宋书·天文志》:“(孝建元年十月)吏部尚书谢庄表解职,不许。”
  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仅34岁的谢庄拜吏部尚书。这是一个荣耀的职务,可是谢庄对其避之唯恐不及。同年冬他向时任大司马的江夏王刘义恭呈上一封笺文,表达了自己不愿居选部的意愿。《宋书》本传曰:“其年,拜吏部尚书。庄素多疾,不愿居选部,与大司马江夏王义恭笺自陈。”表中陈述他的疾病达三种之多,一是先天性的“两胁癖疾”,此病每月发作两三次,“痛来逼心,气余如”;二是“利患数年”,已经成为一种痼疾,让谢庄处在“吸吸惙惙,常如行尸”的折磨中;三是眼科疾病,“五月来便不复得夜坐,恒闭帷避风日,昼夜惛懵”。近几十天来病情加剧,不能接见宾客。谢庄说自己本来“禀生多病,天下所悉”,再加上祖上“家世无年”的魔影,不得不辞去政务繁忙、责任重大的吏部尚书。从谢庄的描述看,他的身体的确有问题。但身体不佳只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同时也有政治方面的考量。《宋书·颜竣传》载:“孝建元年,(颜竣)转吏部尚书,领骁骑将军。留心选举,自强不息,任遇既隆,奏无不可。其后谢庄代竣领选,意多不行。竣容貌严毅,庄风姿甚美,宾客喧诉,常欢笑答之。时人为之语曰:‘颜竣嗔而与人官,谢庄笑而不与人官。’”颜师伯以善于逢迎获得孝武帝宠爱。《宋书·颜师伯传》载:“上不欲威柄在人,亲览庶务,前后领选者,唯奉行文书,师伯专情独断,奏无不可。迁侍中,领右卫将军。七年,补尚书右仆射。时分置二选,陈郡谢庄、琅邪王昙生并为吏部尚书。”另外一位吏部尚书何偃则以“善摄机宜”著称,同样得到了孝武帝的信任。《宋书·何偃传》:“改领骁骑将军,亲遇隆密,有加旧臣。转吏部尚书。尚之去选未五载,偃复袭其迹,世以为荣。”谢庄不仅不能像二颜那样“奏无不可”,甚至也无法达到何偃“亲遇隆密”的程度。作为堂堂吏部尚书的谢庄,只是一个“意多不行”而“唯奉行文书”的傀儡角色,他的处理政务的能力受到了宾客们的怀疑。这才是谢庄不愿居选部的根本原因。
  谢庄反应敏捷,擅长辩论。《南史》本传曰:“孝建元年,迁左将军。庄有口辩,孝武尝问颜延之曰:‘谢希逸《月赋》何如?’答曰:‘美则美矣;但庄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帝召庄以延之答语语之,庄应声曰:‘延之作《秋胡诗》,始知“生为久离别,没为长不归”。’帝抚掌竟日。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答曰:‘玄护为双声,碻磝为叠韵。’其捷速若此。”按玄护指王玄漠、垣护之二人。碻磝为地名(在今山东省境内)。据史载,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王玄漠与北魏军队战于碻磝,大败。可见谢庄对声韵之学深有造诣。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差易,文不拘韵故也。”范晔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一月入狱,事见《宋书·范晔传》。钟嵘《诗品序》亦曰:“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用之……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
  《宋书》本传曰:“三年,坐辞疾多,免官。”从谢庄上笺辞职到离开吏部尚书的位置前后经过了三个年头,看来朝廷并不想让多病的谢庄卸任。从“坐辞疾多”来判断,谢庄的“更申前请”不是虚语,他反复向孝武帝提出了辞职请求。而孝武帝并不是因为谢庄体虚多病而满足他的要求,给他更换一个清闲的职务,而是因为他触犯了“辞疾多”的禁条,给予“免官”的惩罚。在孝武帝看来,谢庄的辞官不是因为身体欠佳,至少不完全是身体欠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政治态度有问题。
  大明元年,谢庄又被起为都官尚书,奏改定刑狱。作有《瑞雪咏》。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题下注:“大明元年诏敕作。”《宋书》本传曰:“时河南献舞马,诏群臣为赋,庄所上其词曰:……又使庄作《舞马歌》,令乐府歌之。”
  《南史》本传曰:宋大明二年(458),“诏吏部尚书依郎分置,并详省闲曹。又别诏太宰江夏王义恭曰:‘吏部尚书由来与录共选,良以一人之识不辨洽通,兼与夺威权不宜专一故也。’于是置吏部尚书二人,省五兵尚书。庄及度支尚书顾觊之并补选职。”孝武帝为了独揽大权,将目标对准一直由士族把持的吏部尚书,为了减轻其势力,大明二年下诏分吏部尚书置二人。《宋书·谢庄传》记载了孝武帝大明二年的诏书,其中说“铨衡治枢,兴替攸寄”,吏部尚书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枢纽,它与国家的兴盛密切关联。官员的积极性能不能调动,官员对国家的赞美与不满,皆取决于吏部尚书的的所作所为。既然责任如此之大,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他决定“吏部尚书可依郎分置”。同时,《宋书·谢庄传》也记载了文帝给太宰江夏王义恭的诏书,诏书中重申了必须分置吏部尚书的理由:“一人之识,不办洽通,兼与夺威权,不宜专一。”皇帝也认为吏部尚书至为荣耀:“选曹枢要,历代斯重,人经此职,便成贵涂。”“荣厚势驱,殷繁所至。”选拔吏部尚书的标准颇为严格,符合条件的人寥寥无几,“可拟议此授,唯有数人”。皇帝自己坦承今日选拔吏部尚书“有减前资”,“应有亲人”。可见孝武帝改革的目的在于减轻门阀士族的权力,以便增加亲近之人担任此要职。
  《宋书》本传曰:“五年,又为侍中,领前军将军。于时世祖出行,夜还,敕开门。庄居守,以棨信或虚,执不奉旨,须墨诏乃开。上后因酒宴从容曰:‘卿欲效郅君章邪?’对曰:‘臣闻蒐巡有度,郊祀有节,盘于游田,著之前诫。陛下今蒙犯尘露,晨往宵归,容恐不逞之徒,妄生矫诈。臣是以伏须神笔,乃敢开门耳。’”面对孝武帝的不满,谢庄从容不迫地给予解释,他的解释入情入理,让孝武帝无言以对。在孝武帝时代,敢于这样按照传统礼教规范皇帝行为的人几乎消失殆尽。《宋书·沈怀文传》:“时游幸无度,太后及六宫常乘副车在后,怀文与王景文每陈不宜亟出。……上每宴集,在坐者咸令沈醉,怀文素不饮酒,又不好戏调,上谓故欲异己。谢庄尝诫怀文曰:‘卿每与人异,亦何可久。’”《南史·王僧虔传》:“为太子舍人,退默少交接,与袁淑、谢庄善。’”
  谢庄改领游击将军,又领本州大中正,晋安王子勋征虏长史、广陵太守,加冠军将军。改为江夏王义恭太宰长史,将军如故。孝武帝大明七年(463),谢庄坐选公车令张奇免官。《宋书》本传曰:“六年,又为吏部尚书,领国子博士,坐选公车令张奇免官,事在《颜师伯传》。时北中郎将新安王子鸾有盛宠,欲令招引才望,乃使子鸾板庄为长史,府寻进号抚军,仍除长史、临淮太守。未拜,又除吴郡太守。庄多疾,不乐去京师,复除前职。”《宋书·颜师伯传》:“师伯坐以子领职,庄、(王)昙生免官。”
  大明六年夏四月壬子,宣贵妃卒,谢庄作哀策文奏之。《南史·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附宣贵妃》:“殷淑仪,南郡王义宣女也。丽色巧笑。义宣败后,帝密取之,宠冠后宫。假姓殷氏,左右宣泄者多死,故当时莫知所出。及薨,帝常思见之。……谢庄作哀策文奏之,帝卧览读,起坐流涕曰:‘不谓当今复有此才。’都下传写,纸墨为之贵。”
  大明八年(464)闰五月,宋孝武帝死。太子子业继位,是为前废帝。前废帝即位,以谢庄为金紫光禄大夫。由于谢庄在殷贵妃诔文中有“赞轨尧门”,前废帝秋后算账,要杀掉谢庄。经孙奉伯说情,系于左尚方。当此性命攸关之际,谢庄将生死置之度外,没有留下任何贪生怕死的言行。前废帝永光元年(465)十二月,湘东王刘彧即位,是为明帝。《宋书》本传曰:“太宗定乱,得出。及即位,以庄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领寻阳王师。顷之,转中书令,常侍、王师如故。寻加金紫光禄大夫,给亲信二十人,本官并如故。”不论是身陷于囹圄,还是得意于朝堂,谢庄无不做到了宠辱不惊。
  《宋书》本传曰:“泰始二年,卒,时年四十六,追赠右光禄大夫,常侍如故,谥曰宪子。”谢庄有五子,分别名为飏、朏、颢、、瀹,世人谓谢庄名子以风、月、景、山、水。
  《全梁文》裴子野《宋略总论》:“时之风流领袖,则谢庄、何偃、王彧、蔡兴宗、袁、袁粲;御武名将,则沈庆之、柳元景、宗悫、朱修之。或清华以秀雅,或骁果以生类,固以轨道廊庙之中,方驾向时之略。”他把谢庄置于风流领袖之首,认为谢庄等人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骨干作用。每临大事,谢庄能够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相对而言,谢庄对刘宋政权有一定的疏离,与孝武帝保持了一定的距离,维护了人格的尊严。皇族与士族因为有共同的利益,他们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斗争,始终维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谢庄以及士族阶层与孝武帝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宋书》本传曰:“所著文章四百余首,行于世。”《隋书·经籍志》录其集为19卷,存世的作品不及十分之一,张溥辑为《谢光禄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现存赋四篇,诗二十余首,文二十余篇。《文选》收录其《月赋》和《宋孝武宣贵妃诔》。钟嵘《诗品》将谢庄诗列为下品。《诗品序》云:“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钞。”《诗品下》“宋光禄谢庄”条云:“希逸诗,气候清雅。不逮王、袁,然兴属闲长,良无鄙促也。”张溥云:“《封禅仪注奏》,藻丽云汉,欲摹长卿。《搜才》、《定刑》二表,与《索掳互市议》,雅人之章,无忝国器。耳食者徒称陈王之明月,河南之舞马,欲以两赋概其群长,不几采春华,忘秋实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谢光禄集》)
  谢庄是刘宋宫廷的文坛领袖,孝武帝对他的创作才华甚为赏识。谢庄的庙堂之作计有:《宋明堂歌》九首、《宋世祖庙歌》二首、《烝斋应诏》、《和元日雪花应诏》、《侍宴蒜山诗》、《侍东耕诗》、《从驾顿上诗》、《八月侍华林曜灵殿八关斋诗》、《江都平解严诗》、《赤鹦鹉赋》、《舞马赋》、《舞马歌》、《孝武宣贵妃诔》等。
  谢庄也是一位书法家。宋陈思《书十史》谓谢庄“善行书”。明董其昌《戏鸿堂帖》云:“谢庄书法似《阁贴》所谓萧子云者,小加妍隽,宋高宗书近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