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题2011年9月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布时间:2020-07-25 15:55:40

解答题2011年9月习近平习近平在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时强调,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面向群众,更加扎实有效做好建设节水型社会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政策研究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党和政府强调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参与讨论在调查中,同学们也了解到,当地一家大型企业,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倡议行动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节约用水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1)运用所学哲学理论阐述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2)材料中“废水不废”体现了什么辩证法道理?(3)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别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

网友回答

(1)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和政府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是从当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国家提出要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正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废水不废”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人们采取适当措施,使原先的“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使得“废水不废”。(3)①增强全体家庭成员的节水意识。其哲学依据是: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的实践具有推动作用。②更换节水设备和器具,减少水的浪费。其哲学依据是:要重视量的积累。(或者实施水的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其哲学依据是: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整体优化。)解析本题属于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注意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第(|)问审题哲学理论。然后是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决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可看出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些知识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辩证法知识。题中废水合理利用就变成好水。看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本题较为简单。第(3)问开放性较强。提措施找依据。注意结合身边的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