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贫者自南海还( ) ②越明年( ) ③西蜀之去南海 ( ) ④富者有惭色( ) 2.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读之竟日B.事列神仙之传 C.至之市D.蔽林间窥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停一处)。(2分)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5.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2分)
网友回答
1.(1)返回,回来;第二年;距离;脸色,神色2.C3.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4.(1)人立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的穷和尚吗?(2)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个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过来。5.略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例句中和C句中的“之”都是“到、去”的意思。3.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围绕立志、坚持不懈等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