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人家延①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0 17:50:18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题目。  富贵人家延①师傅教子弟,至勤至切,而立学有成者,多出于附从贫贱之家,而己之子弟不与焉。……或百中之一亦有发达者,其为文章,必不能沉着痛快,刻骨镂心,为世所传诵。岂非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②慧乎。我虽微官,吾儿便是富贵子弟,其成其败,吾已置之不论;但得附从佳子弟(陪着自己儿子念书的好孩子)有成,亦吾所大愿也。  “富贵足以愚人,而贫贱足以立志而浚慧”,这想法虽是他的“怪”处,但却道出一个真理。一个“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而且身为“七品官耳”的人,能看出这个真理来,是颇不容易的。“富贵人家”延师傅、教子弟,而立学有成的往往是附从念书的贫贱之子,不是自己的子弟,这不能不算“富贵人家”的悲剧。这个悲剧,郑板桥大概看得太多了,所以他只好对自己儿子的立学成败,“置之不论”,把希望寄托在“附从佳子弟”的身上。这是他的“怪”处,也是他看得远、看得大的地方。1.对于文中贫富人家子弟成败的现象有一副对联概括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难________。(请你补出下联)2.陈胜在大泽乡的一声高呼:“________”更是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的生而优则仕的腐朽观念的不平与否定。3.你能结合上面的一封家书,分析一下“富贵人家”的悲剧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4.上文这种夹叙夹议的写法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5.读了郑板桥的两封家书,你有什么感想或启发?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从来纨绔少伟男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学有所成的多为贫贱之子,而富贵人家子弟大多有一种优越感,不能吃苦耐劳,只能依仗权势,吃喝玩乐,多成为花花公子。  4.叙述简明,分析入情入理,说服力强。  5.郑板桥身为一县父母官,能对贫贱子弟“当一般爱惜”,教育儿子与人为善,对贫贱子弟的成才感到欣慰,在今天看来,仍是了不起。比那些把自己子女骄纵成“高衙内”的人强何止百倍!他的平民意识、善心、宽厚仍值得今天学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