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05 11:35:29
超星尔雅学习通《中华民族精神》章节测试答案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一)
1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D)教育。
A、科学技术
B、工程动手
C、社会实践
D、文化素质
2
、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
A、农民
B、大学生
C、退休干部
D、环保学家
3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
A、卓琳
B、宋文骢
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全体中国人
4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
、“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二)
1
、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
A、群体的外貌特征
B、民族文化
C、所处的地理位置
D、群体的生活习性
2
、
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C)的支配。
A、先例
B、宗教
C、气候
D、法律
3
、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4
、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
A、共同的思想品格
B、共同的价值取向
C、共同的道德规范
D、共同的语言特点
5
、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三)
1
、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C)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A、现代文明
B、现代科技
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理性哲学
2
、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D)的世纪。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3
、“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
、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
、“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姚新忠
B、欧阳康
C、余纪元
D、钱钟书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四)
1
、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
、(C)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
A、民主、自由
B、权利、法治
C、民主、法治
D、契约、民主
3
、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
、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A、模式化、规范化
B、思想的片面、对金钱的崇拜
C、单一化、模式化
D、单一化、世俗化
5
、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
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B、神性更多地走向人性
C、宗教更多地走向社会
D、钱更多地投入社会生产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五)
1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A、极端个人主义
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现代社会的分离
D、社会凝聚力下降
2
、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
A、空间差异的消除
B、时间差异的消除
C、信息的全球化
D、资本的全球化
3
、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
、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A、美国、欧盟、日本
B、美国、俄罗斯
C、俄罗斯、日本、中国
D、欧盟、俄罗斯、日本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六)
1
、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
、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D)的冲突。
A、政治、经济
B、意识形态、经济
C、政治、文明
D、意识形态、文明
4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
5
、西方人把(C)翻译成“黄金律”。
A、儒家文化
B、天人合一
C、中庸
D、贵和尚中
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思与建构(七)
1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B)的名言。
A、范仲淹
B、孟子
C、孔子
D、顾炎武
2
、
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A、立功、立德、立言
B、立德、立言、立功
C、立功、立言、立德
D、立德、立功、立言
3
、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
、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C)的精神。
A、权利、民主
B、科学、权利
C、科学、民主
D、民主、共和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一)
1
、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D)。
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以上都是
3
、界定一个概念不是什么的时候,实际上是指它与其他物的区别。(×)
4
、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
A、向前求发展
B、反身向后要求
C、自我调和持中
D、善于借鉴其他民族经验
5
、对民族精神进行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中,(C)是基本前提。
A、价值预设
B、探寻比较的方法
C、知识的储备
D、超越比较研究的围城心态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二)
1
、一个民族引领世界的周期随着它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延长。(×)
2
、人类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先到后的演变顺序是(D)。
A、民族人、群体人、个体人
B、群体人、民族人、个体人
C、个体人、民族人、群体人
D、个体人、群体人、民族人
3
、德意志精神的重要代表人物不包括(C)。
A、黑格尔
B、马克思
C、孟德斯鸠
D、法拉克福学派
4
、人类文明的四大源头不包括(A)。
A、古希腊文化
B、古巴比伦文化
C、古印度文化
D、古埃及文化
5
、文化本质上就是人化。(√)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三)
1
、崇尚国际贸易自由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哲学。(×)
2
、美国终身制的大法官有(C)位。
A、7.0
B、8.0
C、9.0
D、11.0
3
、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
A、多数决定
B、优先占有
C、法律至上
D、反对纵欲
4
、英国民族精神的保守主义体现在(A)。
A、实行君主制
B、殖民地遍布全球
C、空想社会主义的提出
D、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在国际上发声
5
、美国建立的现代文明新体系的显著表现是三权分立的政治体系。(√)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四)
1
、在沙皇专制下,俄罗斯民众并不具备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地位。(×)
2
、新俄罗斯精神下,仍然有人想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来指导国家发展。(√)
3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
A、新俄罗斯精神
B、讲释西方精神
C、苏联精神
D、沙皇俄国精神
4
、(A)把俄罗斯从半农奴制国家引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5
、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从(C)爆发。
A、拉丁美洲
B、非洲
C、美国
D、俄国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五)
1
、瓦西里大教堂是(D)的大教堂。
A、伊斯兰教
B、天主教
C、基督教
D、东正教
2
、1950年前后,(A)统治的德国区域结合起来形成西德。
A、英国、法国、美国
B、英国、法国、俄国
C、英国、美国、俄国
D、法国、美国、俄国
3
、德国统一后,东德人工资上涨、出国自由,很多人不愿意回到东西德时期。(×)
4
、二战后至德国统一期间,柏林在政治上属于(C)。
A、东德管辖
B、西德管辖
C、东西德共同管辖
D、中立
5
、西德人相对东德人来说,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比较与融通:民族精神的比较研究(六)
1
、德国总理勃兰特曾就世界大战写过认罪书。(×)
2
、金日成认为,朝鲜共产党的基础是(C)。
A、工人、农民
B、无产阶级力量
C、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D、工人、农民、武装力量
3
、卡斯特罗思想是(D)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A、越南
B、东德
C、朝鲜
D、古巴
4
、越南最早的历史是用(B)书写的。
A、法语
B、汉语
C、英语
D、越南语
5
、朝鲜的经济体制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有制共存。(√)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一)
1
、中国近代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是孙中山。(×)
2
、以下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C)
A、群体性
B、精神性
C、文化性
D、历史性
3
、“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文化修养
D、地理方位
4
、“习俗孝悌”中,“悌”指对兄弟长者的尊重。(×)
5
、决定各民族之间差异的是(D)。
A、风俗习惯
B、人种特征
C、国籍
D、民族精神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二)
1
、梁启超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进行了总体解释。(×)
2
、1929年,(A)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A、北京猿人
B、元谋人
C、长阳人
D、蓝田人
3
、历史上对中国的不同称谓反映了其民族、国力、文化的影响。(√)
4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
A、铲形门齿
B、青斑
C、内眦褶
D、黑色瞳孔
5
、费孝通认为,(C)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
A、1911年
B、1894年
C、1840年
D、明朝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三)
1
、人类文明只在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产生。(×)
2
、民族精神生存发展机制的基础不包括(A)。
A、文化教育传承
B、自然地理环境
C、生产的方式
D、社会组织特征
3
、《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D)构成了三大水系。
A、黄河、长江、淮河
B、黄河、长江、辽河
C、黄河、长江、海河
D、黄河、长江、珠江
4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C)向()挤压的结果。
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5
、高层次的民族通过发展和交流消除了分歧与矛盾状态。(×)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四)
1
、汤因比认为,没有环境的挑战,人就不能够创造文明,因此挑战越大,文明越辉煌。(×)
2
、宗法社会是按照(A)组成的。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集体关系
D、法律规章
3
、“德”对应的是古代的(D)。
A、自然科学
B、地理学
C、政治学
D、伦理学
4
、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其民族特征不包括(C)。
A、重实际而黜幻想
B、积极入世
C、尊卑有序
D、贵和持中
5
、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态度造成了各种宗教的和谐发展。(√)
寻根与探源:中华民族精神的孕育生成(五)
1
、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C)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秦朝
2
、中华文化的根基奠定在什么时代?(B)
A、夏商周时代
B、春秋战国时代
C、秦朝
D、元代
3
、“兼爱”是(D)的观点。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
、“未知生,焉知死”体现了儒家正视现世、对人生采取的积极态度。(√)
5
、“民为贵,君为轻”反映了孟子对民众的重视和对君主的轻视。(×)
4.1
1、中华民族精神的开拓时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B
2、秦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参考答案:C
3、“奉天承运”源自董仲舒“主权天授”的学说。()
参考答案:√
4、“唐宋转折论”的内容不包括()的转变。
A、社会结构
B、生产方式
C、文化特征
D、疆土面积
参考答案:D
5、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政治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参考答案:×
4.2
1、唐代道家、儒家、佛家三教并存,其代表诗人分别是()。
A、杜甫、李白、王维
B、杜甫、王维、李白
C、王维、杜甫、李白
D、李白、杜甫、王维
参考答案:D
2、科举制度是()建立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参考答案:C
3、唐朝的()影响了日语字母的创立。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参考答案:A
4、唐朝文化的辉煌发展和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日本留学生前往唐朝。()
参考答案:×
5、武则天称帝体现了唐代妇女地位的上升与自由开放的社会氛围。()
参考答案:√
4.3
1、()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思想。
A、张载
B、文天祥
C、朱熹
D、苏轼
参考答案:A
2、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和()的矛盾是主要的内部矛盾。
A、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B、中央、地方
C、土地、人口
D、农民、皇权
参考答案:C
3、()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
A、财权
B、军权
C、政权
D、文化
参考答案:D
4、文字狱出现并兴盛于清朝。()
参考答案:×
5、宋代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后,摒弃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参考答案:×
4.4
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起源于()。
A、战国
B、秦朝
C、宋朝
D、明朝
参考答案:D
2、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是由于它()。
A、保护了农耕文明
B、抵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
C、南北方交流的见证
D、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3、受治乱循环的历史周期律的影响,在历史衰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会呈现勃发特点。()
参考答案:×
4、汉族人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汉”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秦朝
C、汉朝
D、五代十国
参考答案:A
5、从秦朝到明朝,历朝历代都在修筑长城。()
参考答案:√
4.5
1、出于对现世和死亡的恐惧,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教产生。()
参考答案:√
2、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
A、文化精英
B、仁人志士
C、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D、中央统治者
参考答案:C
3、东汉末年受佛教传入影响,在都城附近建立的寺庙是()。
A、金龙寺
B、白马寺
C、伽蓝寺
D、永宁寺
参考答案:B
4、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冲突推动了佛教的中国化。()
参考答案:√
5、清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包括()。
A、解决了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
B、确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疆域
C、促进了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D、对长城进行了修缮
参考答案:D
5.1
1、一个民族区别于另外一个民族的根本标志是()。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参考答案:A
2、文化作为人类活动的表现体现在外在的实践活动和内在的特定思想意识。()
参考答案:√
3、甲午战争后,学者们从日本大量引进近代西方民族思想概念,其中有()。
A、国家主义
B、爱国主义
C、民族主义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4、“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出自古代哪位著名诗人的文章?()
A、杜甫
B、韩愈
C、柳宗元
D、王安石
参考答案:B
5、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
A、共同语言
B、共同经济生活
C、共同地域
D、共同政治背景
参考答案:D
6、“民族”这个概念被引进中国一定是来自日译西书这种形式。()
参考答案:×
5.2
1、西周时期,只有中国和四夷之分,它们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区别在于文化的差异。
参考答案:√
2、1912年3月是谁举办了中华民国民族大同会,并提出了”民族共同体“这一概念?()
A、黄兴
B、杨度
C、李大钊
D、鲁迅
参考答案:A
3、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
A、一体性
B、凝聚性
C、不可分割性
D、以上均有
参考答案:D
4、在中国,对于民族概念的研究和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康有为
B、胡适
C、梁启超
D、杨度
参考答案:C
5、”民族聚合体“这一概念是由费孝通在1988年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提出的。()
参考答案:×
5.3
1、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是谁在《筹议海防折》一文里面提出兴建水师,镇守海关。()
A、胡林翼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魏源
参考答案:C
2、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
A、刺探军事
B、翻译西书
C、购新闻纸
D、出洋学习
参考答案:D
3、”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夏于将倾”这句话是由谁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振兴中华?()
A、严复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李大钊
参考答案:C
4、把斯宾塞的《社会主义达尔文》引进中国的是著名的翻译家严复。()
参考答案:√
5.4
1、现世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立足点和归宿。()
参考答案:√
2、下列哪个不是杜维明提出的三个意义世界?()
A、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士
B、关注并研究中华文化的外国人士
C、散居世界各地的华人
D、大陆和港澳台的华人
参考答案:A
3、中华民族精神现代转化非常重要的内容是()。
A、思维方式
B、爱国主义
C、义利观念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5.5
1、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总司令的是谁?()
A、鲁迅
B、陈独秀
C、李大钊
D、梁启超
参考答案:B
2、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皇族
B、家族
C、门阀
D、家庭
参考答案:C
3、中国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个?()
A、情感
B、经验
C、礼制
D、人性
参考答案:A
4、“实用理性”向“科学理性”方向提升经历了二个阶段:洋务运动时期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参考答案:√
5、洋务运动时期的“科学理性”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
参考答案:×
5.6
1、林则徐的爱国意识被认为是现代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发端。()
参考答案:√
2、在近代中国被第一个称为民族英雄的是魏源。()
参考答案:×
3、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编著、编译的?()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澳门新闻纸》
D、《华事夷言》
参考答案:A
4、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现代爱国意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爱国惜民意识
B、国家主权意思
C、闭关锁国意识
D、师夷制夷意识
参考答案:C
5.7
1、中国传统的道德范式总结为八个字“知足安分,贵利贱义”。()
参考答案:×
2、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维护封建统治
参考答案:D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A、民族
B、民权
C、民意
D、民生
参考答案:C
4、严复根据西方近代生物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
参考答案:√
5、“惟人人欲欲其私,则无损于公家之弩项,而终为公家之大利。”出自以下哪一位的主张?()
A、薛福成
B、郑观应
C、陈炽
D、林则徐
参考答案:A
6.1
1、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A、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B、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
C、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
D、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B
2、在生命消失后,人的生命价值还是有大小之分。()
参考答案:×
3、人生最重要、最基本的价值是()。
A、地位价值
B、权利价值
C、生命价值
D、名誉价值
参考答案:C
4、劳动的价值、创造的价值都是生命作为前提的,生命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前提。()
参考答案:√
6.2
1、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局限的表现
B、人们活动的相关性增强
C、是一种世界的时空压缩
D、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
参考答案:D
2、下列生活日常用语,哪一个不是来自佛教用语?()
A、当头棒喝
B、门外汉
C、急急如律令
D、头头是道
参考答案:C
3、全球化问题实质上是利益争夺的问题,其中充斥着合作和冲突。()
参考答案:√
6.3
1、民族文化是民族意识的核心部分、最高层次,是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支柱。()
参考答案:×
2、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是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
参考答案:√
3、下列哪一个不是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A、民族文化西化后受到动摇
B、民族意识的弱化不会淡化民族精神凝聚力
C、民族国家主权的让渡
D、人们的民主意识受到削弱
参考答案: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全球化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和舞台
C、全球化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动力
D、增强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参考答案:A
6.4
1、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
A、本土意识
B、全球意识
C、爱国主义
D、和谐的民族观
参考答案:A
2、受到全球化消极影响的没有以下哪一项?()
A、民族自尊心
B、民族自信心
C、民族自豪感
D、民族依赖感
参考答案:D
3、对民族精神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精神是民族历史的凝聚
B、是对当前生存状态的反映
C、应该保持不变
D、应该吸纳时代新内容,不断更新
参考答案:C
4、信仰是人生的指导,也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参考答案:√
5、全球意识包括三个方面: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
参考答案:×
6.5
1、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A、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B、积淀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全部文化和文明成果
C、永远不会消亡
D、蕴含着民族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参考答案:C
2、文化生存是一个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全部价值与合理性所在。()
参考答案:√
3、民族是由政府、主权、人口、领土等因素构成的。()
参考答案:×
4、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包括()。
A、自愿和睦相处
B、在主体民族的高压政策下相安无事
C、发生种种冲突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6.6
1、对于经济开放意识中的一些概念理解有误的是()。
A、“经济爱国主义”是一种假设,不是必然的
B、有“经济爱国主义”就有“经济卖国主义”这种说法
C、有国家边界,就有“经济国界”
D、有经济国界,就有“经济爱国主义”
参考答案:A
2、民族文化认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认同,因此文化认同感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命题。()
参考答案:×
3、对于民族主义发挥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用具有两面性
B、是国家统一的力量
C、是国家瓦解的根本力量
参考答案:C
4、民族主义其实是有着一种文化认同和政治追求的性质。()
参考答案:×
7.1
1、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全球化的社会
C、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市场经济社会
参考答案:C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参考答案:B
3、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对于诚信的解读?()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民无信不立。足食足矣,民信之矣。”
C、“主忠信,徒义崇德也。”
D、“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参考答案:D
4、中华民族已经从传统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社会转变成了市场经济社会。()
参考答案:×
5、诚信是人际交往的准则,其基本要求是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
参考答案:√
7.2
1、对于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无诚信也可立
B、内诚于心
C、外诚于人
D、事业、社会无诚信不兴
参考答案:A
2、对他人做下承诺时,需要做到()。
A、注意是否有能力兑现
B、注意是否符合法律规则
C、注意是否符合到的规则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3、在任何情况下,为了他人的个人利益,都可以说善意的谎言。()
参考答案:×
4、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
A、对敌人诚实
B、对绝症病人说事情
C、揭露他人隐私
D、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D
5、从事科学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事实,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参考答案:√
7.3
1、下列关于国际经济一体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经济活动规则必须标准化,共同化
B、最重要的原则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C、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必须尊重国际惯例和通行规则
D、国际经济一体化对于各国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答案:B
2、下列是信用缺失带来的危机有()。
A、导致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和收益难以衡量
B、导致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受到干扰
C、导致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消失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3、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只需要靠企业的信誉,靠消费者对其的认同程度。()
参考答案:×
4、社会消费和社会投资组成了社会需求的最主要的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7.4
1、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
A、以权谋私、权钱交易
B、政令不稳、决策轻率
C、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D、暗箱操作、歪曲法律
参考答案:C
2、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
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3、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已经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信用制度。()
参考答案:×
4、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也是一种规范经济。()
参考答案:√
7.5
1、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法制、服务、责任政府紧密相连
B、从内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善良之动机
C、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D、政府的行政行为不可以随意改变和撤销
参考答案:C
2、政府最根本的功能,是维护职权的可实施性。()
参考答案:×
3、国家行政与地方政府制定的规则必须具备()。
A、前沿性
B、计划性
C、一贯性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4、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
参考答案:×
8.1
1、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性质实际是一样的。()
参考答案:×
2、民族意义上的国家是靠经济来界定的。()
参考答案:×
3、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
A、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卑
B、强烈希望摄取外国的特色和文化
C、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C
4、下列教派与其代表著作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督教-《圣经》
B、儒教-《道德经》
C、伊斯兰教-《古兰经》
D、道教-《易经》
参考答案:B
5、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
A、county
B、state
C、motherland
D、nation
参考答案:A
8.2
1、爱国就是爱这片土地的统治者、政府机关。()
参考答案:×
2、对于爱国主义说法有误的是下列哪一项?()
A、支持弱势群体,正义行为
B、支持有利于国民政策的决定
C、接受别国对别国的任何批评
D、对历史的辉煌和成保持赞颂的态度
参考答案:C
3、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符号爱国主义
D、形式爱国主义
参考答案:D
4、执政者改进、提升执政能力的动力之一就是来自人民的评判和监督。()
参考答案:√
8.3
1、对于民族主义这个观点的说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主义作为历史现象是古代就出现了
B、一种根植于宽广的历史、地理和语言或文化环境的情感
C、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
D、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情节和情绪
参考答案:A
2、中华民族实际上是一种国族意义上的概念。()
参考答案:√
3、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源于民族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参考答案:√
8.4
1、根据英国作家奥威尔的观点,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可以一并而论。()
参考答案:×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
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
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3、对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A、民族主义侧重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
B、爱国主义借助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等来实现政治上的权利
C、爱国主义的话语落实到政治权利为目的的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的情感,民族主义是一种情爱上的热爱
参考答案:C
4、民族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的忠诚,是把忠诚和权力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力量。()
参考答案:√
8.5
1、爱国是一种感性的情感,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不需要理智。()
参考答案:×
2、对学校而言,升学率是第一位的。()
参考答案:×
3、“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话表达了陆游什么样的情感?()
A、个人主义
B、民族主义
C、爱国主义
D、英雄主义
参考答案:C
4、“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
A、托尔斯泰
B、大仲马
C、巴甫洛夫·伊凡·彼得洛维奇
D、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答案:B
9.1
1、关于物质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直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耳的文化产品
B、维持个体生命的再生产
C、由于人的交往需求而产生的合理地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关系的需求
参考答案:C
2、下列哪一项不是文化的三个层面?()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制度文化
D、主流文化
参考答案:D
3、一切的创新、发展、持续的动力都源自精神。()
参考答案:√
9.2
1、民族的精神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要素构成不包括()。
A、民族的情感
B、民族的心理
C、民族的信仰
D、民族的传统
参考答案:D
2、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需要,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标志。()
参考答案:√
9.3
1、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
A、民族情感
B、民族意识
C、民族性格
D、民族心理
参考答案:C
2、对于民族认同的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是塑造民族性格的内在机制
B、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是促进民族认同的精神导向
C、民族精神是构筑民族生命的核心价值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3、民族认同问题的凸显是因为全球化的过程中,客观的环境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凸显。()
参考答案:√
4、民族意识具有“自在”和“自觉”两种形式。()
参考答案:√
9.4
1、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精神的核心是兄弟姊妹。()
参考答案:×
2、民族认同本质上就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的认知和依附。()
参考答案:√
3、以下关于民族精神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时代发展
B、停止不前
C、一层不变的内涵
D、是一个特殊,在普遍里表现
参考答案:A
4、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不等于精神
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
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
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参考答案:D
9.5
1、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其中不包括()。
A、历史
B、语言
C、宗教
D、文字
参考答案:D
2、精神家园是矛盾一体的性质,即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参考答案:√
3、当前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应着力于哪几个方面?()
A、挖掘固有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B、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构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C、不断吸纳人类优秀先进的思想资源,戒除掉狭隘的民族自大意识
D、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D
4、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文化哲学角度而言,实际上是精神文化的认同过程。()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