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毕飞宇的《九月的云》一文,完成小题。(20分) ①有一种玩具你是不可能拿在手上把玩的,便是,这不妨碍你和它厮守在一起,难舍难分。 ②那是九月的云朵。这里的九月是公历的九月,如果换算一下的话,其实是农历的八月,在我的老家有一名老话,说,八月绣巧云。这句谚语是有语病的,是谁在八月绣巧云呢?不知道。那就望文生义吧,绣娘的名字就是“八月”。这样说好像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③在农历的七月,我的故乡有些过于晴朗,时常万里无云。正如《诗经》里说的那样:“七月流火。”都流火了,哪里还能有云?如果有,一定是遇上了暴雨,那是乌云密布的,一丁点的缝隙都不留。总之,七月里的天空玩的就是极端。到了八月,天上的情况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总体上说,一片湛蓝,但是,在局部,常常堆积起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来。因为没有风,那些一大堆一大堆的云朵几乎就不动,或者说静中有动,它们孤零零的,飘浮在瓦蓝瓦蓝的背景上。你需要花上很大的耐心才能目睹到它的微妙变化。 ④孩子都顽皮,没有一个人的屁股可以坐得住,可是,到了八月的傍晚,不一样了,猴子一样的孩子往往会变成幽静的抒情诗人,他们齐刷刷地端坐在桥上、墙头、草垛旁、河边,对着遥远的西方,看,一看就老半天。 ⑤真正让孩子们关注的当然不是云,而是动物。平白无故的,一大堆的白云就成了一匹马了。这匹白马的姿势很随机,有可能站着,也可能腾空而起。一匹马真的就有那么好看吗?当然不是。好看的是变幻。一匹马会变成什么呢?这里头悬念了,也可以说,有了玄机。 ⑥四五分钟的静态足以毁坏一匹马的造型,我们可不急。两三分钟,或四五分钟,一定会有人最先喊出来:“看,变成一头猪了。” ⑦在通常的情况下,第一声叫喊大多得不到重视,一匹白马凭什么会变成一头白猪呢?可是,老话是怎么说的?天遂人愿——玄机就在这里,不知不觉的,一匹白马真的就幻化为一头白猪了,所有的眼睛都能见证这个遥远的事实。越看越像,最后成真的了,的的确确是猪。 ⑧我不知道“白云苍狗”这个词是谁发明的,他一定是一位心性敏感的倒霉蛋,他被人间的变幻与莫测弄晕了头,不知何去,不知何从。就在某一天,当然是“八月”里的一天,他的“天眼”开了,通过天上的云,他看到了苍天的表情,还有眼神。就在一炷香的工夫里,他理解了大地上的人生。他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看到了命运姣好的静,还有命运狰狞的动。他由些成了一个怀疑论者,或者说,相对论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由此获得了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就像虞姬在临死之前所吟唱的那样:自古常人不欺我,成败兴衰一刹那(为了押韵,这里念“nuó”),一刹那啊。 ⑨当然了,乡下的孩子是简单的,乡下的孩子看天上的云,不是为了“悟道”,更不可能“悟道”。我们只是为了好玩,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看了骆驼再看马,看了狮子再看熊,这多好哇。要知道,许多动物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因为云朵的飘移,我们认识了。你看看,云和天空所做的工作居然是“科普”与“启蒙”。也还可以这样说,在看云的时候,我们其实在看露天电影,天空成了最大的屏幕,生命在屏幕上娣嬗,演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和“云”就是这样神奇,难怪我们的先人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向大自然学习。我们观察大自然,研究大自然,其实都是学习。 ⑩如果你的启蒙老师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将幸运。 “神马都是浮云”,这是前些年流行过的网络语言,颓废啊,颓废。唉,现在的孩子就知道浮云的虚幻,他们哪里能知道浮云的妙呢。其实呢,“浮云”要比“神马”神奇得多、有趣得多——全看你有没有那样的造化了。造化在天上,也在你的瞳孔里,在你的灵魂里。 (《花城》2013年第4期,《青年文摘》2013年10月上)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将“九月的云”说成玩具?(4分)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三小题。(6分) ⑴文章
网友回答
【答案】
1.玩具就是供儿童可以玩、看、听和触摸的东西,它能够愉悦身心,增长智慧。(说出一般意思2分)乡下的孩子看天上云变化,怀揣的是一颗逛动物园的心,好玩;又如看露天电影,科普,而且启蒙。(结合文章分析2分)
2.⑴不矛盾,因为“九月是公历的九月,如果换算一下的话,其实是农历的八月”。(2分)
⑵指的是“一匹白马真的就幻化成一头白猪了”。(1分)因为是在天上,所以说“遥远”,又因为眼前见到,所以说是“事实”。(1分)⑶答题关键词:事物变化快,不确定。(2分)
3.他理解了大地上的人生。他看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不确定性,他看到了命运姣好的静,还有命运狰狞的动。他由些成了一个怀疑论者,或者说,相对论者。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由此获得生命里的淡定与从容。(2分)
比如自然现象:随着细微而清脆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露出了鲜嫩的新皮。想到了新旧事物的交替,生命的传递与生生不息。破岩而出的野花,想到在劣境中求得生存的韧性。(2分)
4.(1)①(2分)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驼峰,像闸门,像卧佛,像长蛇,……
②(2分)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眼睛,像流星,像彩绸,像长虹,……
(2)①阴雨天 ②晴天
分 析:
1.九月的云富于变化,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看它就像看电影一样快乐,是他们独有的玩具。
2.小题2】(1)九月和八月分别指的是公历和农历,是一致的。(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这个遥远的事实”指前边所说的云的变化“一匹白马真的就幻化成一头白猪了”。(3)“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这里指事物变化快。
3.第一问从“他看到了……”“他理解了……”可以明确问题的答案,难度不大。描写的自然景观要能从中悟出道理。
4.(1)要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选择合适的喻体,可以利用知识储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2)①句根据材料三“乌云弥漫着天空”可判断为阴雨天;②句从“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可看出为晴天。
考点:
理解文章内容 把握文意 把握文意 阅读体验 仿写句子 迁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