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28 22:30:5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D.吾置王甬东,百家君:统治,治理

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   )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分)

(2)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3分)

 

网友回答

【答案】

1.A

2.B

3.B

4.(1)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

(2)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获罪!

【解析】

1.让:责备。

2.A项前句是伍员的忠言直谏,后句是吴王的使者公孙雄向越王求和的话;C项前句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谗言说的话,后句是范蠡的忠言直谏;D项前句是伍员失信于吴王以后所说的话,是对吴国前途的一种预测,并非谏言;后句是范蠡在越王犹豫时所说的话,是犯颜直谏。

3.吴王并非自始至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太宰嚭等进谗言,“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后来听说伍员“托子于鲍氏”,才大怒。

4.得分点:(1)“谏”“ 其”“ 墟”(2)“属”“ 于”“ 不者”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吴王要讨伐齐国。伍子胥劝阻说:“不行。我听说勾践吃饭不上两样好菜,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死去,一定会成为吴国的祸根。吴国有了越国,是心腹大患;齐国对于吴国,只是像疥癣一样的小病。希望大王放弃出兵齐国,先去进攻越国。”吴王不听,就去讨伐齐国,打败齐军于艾陵,俘虏子齐国的高张和国夏而回。吴王责怪伍子胥。伍子胥说:“大王不要太高兴了!”吴王发怒,伍子胥想要自杀,吴王听到后制止了。伍子胥说道:“君王不听我的规劝,三年后,吴国恐怕要成为一片废墟!”太宰伯嚭听了这话,就多次跟伍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策略,他还趁机(在吴王面前)说伍子胥的坏话:“伍员表面上忠诚,实际上却是个狠心肠的人,他对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怎能关心大王呢?大王以前打算讨伐齐国,伍员极力劝阻,结果有战功,因此反而怨恨大王。大王如果不防备伍员,伍员一定会作乱。”后来太宰伯嚭和逢同串通一气,在吴王面前进伍子胥的谗言。吴王开始不相信,于是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不久)吴王听到了伍子胥把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教养,才大发怒火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待到伍员)完差返回吴国,吴王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来让他自杀。伍子胥大笑说:“我助你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你当初想要分半个吴国给我,我没有接受,没过多久,如今你反而听信谗言诛杀我。唉,唉!你一个人必定不能独自立国。”并告诉使者说:“一定要挖取我的眼珠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上,用来观看越军的入城!” 这时,吴王任用太宰伯嚭执政。

这以后四年,越国再次讨伐吴国。吴国的士兵和民众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和齐、晋的战争中牺牲。而越国大破吴国,越国于是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山上。吴王派公孙雄裸露肢体,跪地前行,向越王求和说:“失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吐露心里话,以前曾在会稽得罪了您,当年我不敢违背您的命令,能够和您讲和,放您回去。现在君王高抬贵足来惩罚空困的臣子,穷困的臣子绝对听从您的命令,想来(您)也会像(我)当年在会稽对您一样饶恕我的罪过吧?”勾践下不了狠心,想答应他。范蠡说:“会稽的事,上天把越国赐给了吴国,而吴国不去拿它。今天,上天把吴国赐给了越国,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意吗?况且,君王一大早就上朝,很晚才休息,不就是为了吴国吗?谋划了二十二年的事,一旦要放弃它,可以吗?况且上天赐予而不接受,会要受到上天的惩罚。《诗经》上说:‘砍伐一个新的斧柄,它的样子就在手头’,您忘记会稽的灾难了吗?”勾践说:“我想听您的话,但我实在不忍心如此对待他的使者。”范蠡便击鼓进兵说:“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管事的我了。(吴国)使者赶快离开,如果您不这样就将获罪!”吴国的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怜悯他,就派人对吴王说:“我把您安置到甬东,统治一百户人家。”吴王辞谢说:“我老了,不能服事君王了!”于是自杀。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