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朱自清先生冯 至①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障碍,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以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面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②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③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说:“他读了不少书。”④一个没有偏见的人、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面,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⑤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________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________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________的文艺工作者。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柏林( ) 隔阂( ) 分所应得( ) 憔悴( )2.文段⑤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A.脚踏实地 公平 公正B.公正 脚踏实地 公平C.公正 公正 脚踏实地D.公正 公平 脚踏实地3.本文主要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三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通读全文,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5.第④段中,作者认为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注:这里指没有原则是非的人)的气味,作者这样说的根据是 6.文段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答案: 1.解析:注意字母和音调书写规范。答案:bó hé fèn qiáo cuì2.解析:根据③④段所表现的朱自清的性格特点来判断。答案:C3.解析:浏览课文,找出三件事情的起止,然后摘出重点词句组成一句话来概括。答案:(1)游波茨坦的无忧宫,诚挚求真;(2)朱先生委婉地给“我”的讲演提意见;(3)公正地评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4.解析:抓住关键词语和描写性语句来概括。参考答案:朱自清先生诚挚、虚心、公平、宽容、脚踏实地;是非分明,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是一位对中国的新文艺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家。5.解析:联系第③④段有关内容来回答。只要能够体现朱自清有原则、是非分明的内容,都应该概括出来。参考答案: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说明他有原则,是非分明。6.解析:末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以议论的方式点明主题,是对朱自清的高度评价。参考答案:高度评价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品质和地位。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