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陕西人设计了北京申奥标志 随着北京申奥的成功,那线条简洁明快、生动活泼,极富现代感和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的申奥标志已为国人所熟知,这个代表国家形象的标志设计者是陕西人陈绍华。 现年46岁的陈绍华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近年在国内设计界屡有惊人之作,继成功地设计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纪念邮票后,他去年又从全国13名顶尖设计师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申奥标志的设计者。 生于浙江,长于西安的陈绍华,既有江南人的精明、睿智,又有陕西汉子的豪放、率真。由他设计的北京申奥标志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 陈绍华认为,他设计的这个标志共有四层寓意。首先,标志是由五环组成,象征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其次,这个标志是由五星基本构成的,五星代表国家形象,图中的五星轻松、活泼,代表我国美好的前景。第三,标志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此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第四,标志又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象形,相互环扣象征着吉祥如意。 北京奥申委于2000年12月公开征集申奥标志,陈绍华向申奥委建议:采取国际惯例,选择顶尖设计师参与竞标,请真正专家当评委。奥申委很快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托包括陈绍华在内的京、沪、台、港等地的13名设计师限期设计。经过两轮的评选,产生了10个入围方案,但思路还有些保守,套路仍限制在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上。陈决定另辟蹊径,去寻找符合现代感、国际性,又具有民族和传统内涵的新图形。在离决定性的时刻还有两天时,他从最初所绘的一幅五星联结五环草图中找到了感觉,陈想,如果能从现代感和国际化的角度出发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感融入其中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于是他三易底稿,果然成功中标。 陈绍华目前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北京申奥上,至于报酬,他声明他设计申奥标志完全是公益性的,不计任何报酬,甚至来回所需的费用都是自己掏的腰包。为此,他幽默地说:“我现在已‘亏’了五万多。”1.文章对“北京申奥标志”与设计者陈绍华作了简明评价。它们分别是(1)对“北京申奥标志”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陈绍华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4段借陈绍华的话,客观地说明了“北京申奥标志”的图形及其象征意义,请梳理文中信息填表作答3.根据原文第5段,概括表述申奥标志的征集过程以及陈绍华的思路历程(1)征集过程的“三部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绍华的思路历程,也可归纳为“三部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参与“北京申奥标志”设计的共有13位艺术家,他们来自京、沪、台、港等地,经两轮评比,筛选出10个入围方案,但其思路仍不够开放。B.北京申奥标志出自出身46岁的美术家陈绍华之手。陈先生197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近年屡创辉煌。如第四届妇女大会纪念邮票即为他所创设。C.自北京申奥委2000年未公开征集申奥标志起,直到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长达8个月的时间里,陈先生呕心沥血,三易其稿,终于使其申奥标志图脱颖而出。D.陈绍华的“北京申奥标志”成功中标之后,即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设计2008年的北京奥运的公益性活动上,且不计报酬,表现了一位艺术家的高风亮节。E.随着北京申奥的胜利,那线条明快,流动如飞,且融入民族韵味又极富现代感和国际流行趋势的申奥标志,已深入国人之心。这里附了两则资料,以飨中学生朋友。
网友回答
答案:解析:
1. (1)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 (2)既有江南人的精明睿智,又有陕西汉子的豪放、率真。 2. 3.略 4.CD 附录: 其一:北京申奥大事记 北京申奥大事记 1998年11月2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向中国奥委会递交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书。 1999年1月6日,中国奥委会审议并批准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 4月7日,北京市市长刘淇和原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在洛桑向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正式递交了北京市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报告。 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成立办公地点在北京新侨饭店。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工作正式启动。 2000年2月1日,北京奥申委确定申办口号和会徽。申办口号是“新北京,新奥运”。会徽是运用奥运五环色组成的五角星,相互环扣,寓意深刻。同时,北京奥申委网站开通。 2000年初,北京市奥申委开始筹备撰写《申办报告》,到2001年1月编撰完成。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其二:为北京举办奥运算帐 为北京举办奥运算帐 奥林匹克圈子里有“赚的多但从来说赚的少”的提法,很多准确的数据即使是在举办后也无从搞清,但可以想象,奥林匹克热情激发的奥运经营热潮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北京申办成功,算一算北京的奥运经济账。 直接收入 国际奥委会出售2008年电视转播权的收入预计为16.97亿元,北京将拿到其中的49%,即8.32亿美元左右;以电视版权收入为基准,按照1997—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各项收入比例计算一下北京举办奥运的收入,大约16.65亿美元。 如果参考汉城1988年奥运会收入比例,按照北京电视转播权8.32亿美元占25%推算,总收入为33.28亿美元,约273亿人民币。 国际奥委会与各大公司的签约已经到了2008年,保守的估计(TOP)计划4年的合同金额为5—6亿美元,按照通常的36%分配比例,以6亿美元计算,北京将从国际奥委会得到2.16亿美元左右的分成;加上电视转播权分成,两项总计10.48亿美元。就是说,北京仅从国际奥委会方面获得的分成就将超过10亿美元。 北京及全国的派生收入 收入显然不止于此,奥运期间的食宿、交通、旅游都将因大批运动员、体育官员、记者、观众等各类人员云集举办城市而成为稀缺资源。 根据经验,奥运会举办城市被确定后立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估计在奥运会准备期7年当中,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100%,旅游收入每年增加50亿美元。奥运会期间再增加100万人,50亿美元,相当于400亿人民币,由于奥运会增加的旅游需求为3400亿人民币。 旅游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包括飞机和汽车运输,食宿和购物。7年增加3400亿人民币的旅游需求,可增加国内需求10200亿人民币,平均每年1500亿人民币。 投资需求 我们无从掌握各项重大工程的总量和增量,但可以看到北京已经投入和即将投入的资金包括:治理环境污染20亿美元,合170亿人民币;60项重大工程1000亿人民币;举办奥运会15亿人民币,基础设施还会有一大笔。平均每年增加150亿人民币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183%。 还可以看到住宅建设的大量增加。就业方面,按照汉城奥运会的6倍计算,北京总体增加的就业人数可达150万人。 上述各项每年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是:住宅0.0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0.183个百分点,旅游0.85个百分点。在2008年举办年,加上奥运会带来的450亿人民币的直接和间接收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0.5个百分点。摘自《华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