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阅读答案

发布时间:2020-07-31 23:56:21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曹刿肯定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方面可看出鲁庄公的“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写作方法上分析,对鲁庄公的描写(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网友回答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鲁庄公将作战的希望寄托于“衣食分人”和“诚实待神”,而不懂得民众的支持才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波澜。(意思对即可)
4.(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祖国被侵犯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抓住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作分析即可。)
5.衬托曹刿的远谋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