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叶文玲《寂寞书院冷》(有删改)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

发布时间:2020-08-19 16:49:52

阅读叶文玲《寂寞书院冷》(有删改)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几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
【小题1】“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中的“深山的清高、游迹的清冷”照应下文哪些句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文章的题目是“寂寞书院冷”,请结合全文概括“冷”字在文章中有哪几层含义?(3分)
【小题3】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3分)
【小题4】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在文章中的寓意。(3分)
【小题5】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3分)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体现了作者失望遗憾的心情。 

网友回答

(答案→)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体现了作者失望遗憾的心情。 
解析:
【小题1】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理解文章中心主题。
【小题1】“冷”一语双关,既要理解其表层含义,即书院的冷清,又要理解其深刻内涵,即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作者感到心寒。
【小题1】这是一种对比衬托,学生应了解该手法的特点,明确其表达作用。结合语境做具体分析。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