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
网友回答
王熙凤这个人物,其实是《红楼梦》人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她是唯一一个力图不站在贾府任何一个集团立场上的人,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打算的人。而且,只要仔细分析王熙凤的种种言行,就会发现,她既不是贾母的人,也不是王夫人的人,更不会是邢夫人的人。证据如下:
一、王熙凤一方面卖力的帮贾母张罗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礼,另一方面却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得宠非常反感。
小说第二十五回写王熙凤和林黛玉当着薛宝钗等众人开玩笑:“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试想王熙凤的身份和“善于讨好”,如果没有老太太的暗示和许可,她绝对是没有这个胆量这样说的,因为这意味着得罪了王夫人。到了小说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躲在自家屋里说体己话,就透露了这个细节:“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这一番话,不仅表明贾母已经暗中向王熙凤交待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筹办方法,而且说明贾母在这件事情上是很相信王熙凤的。
那么,贾母为什么会相信王熙凤?而王熙凤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敢冒得罪王夫人的风险呢?
原因很简单。如果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婚,以林黛玉的身体和性格以及喜好,她是不屑于过多的沉迷于家庭琐事的,因此,林黛玉作为贾宝玉的妻子是不会威胁到王熙凤的既有地位的。如果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以薛宝钗的学识、聪慧、为人以及干练,几乎每一方面都压王熙凤一头,再加上她是王夫人的儿媳和侄女,而自己只是侄媳和侄女,还有贾宝玉的地位,王熙凤的梦想就要落空。这才是王熙凤坚决主张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也是贾母相信她信任她会卖力执行的原因。这不仅体现了王熙凤的智慧,更体现了贾母用人的智慧。
但是,其实,王熙凤打心底里对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不“感冒”的。
小说第二十七回写王熙凤看中了红玉,问她的名字,红玉说因为与宝玉的名字冲突,所以自己现在的名字叫红儿时,王熙凤说了一句“真心话”:
凤姐听说将眉一皱,把头一回,说道:“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这就真实的暴露了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她虽然在帮助贾宝玉和林黛玉,但她并不喜欢他俩,平时的喜欢都是装出来的。她的真实意图,最终还是要通过帮助贾宝玉和林黛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王熙凤虽然表面上很尊重王夫人,对王夫人的话言听计从,但其实她对自己的这位姑妈也不“感冒”。
小说第三十六回写王夫人因有疑虑过问了一下家里的事情,王熙凤出来以后非常的郁闷,说出了一大段表露自己真实心迹的话,那话里已经满满的透着对王夫人的不满:
说毕半日,凤姐见无话,便转身出来。刚至廊檐上,只见有几个执事的媳妇子正等他回事呢,见他出来,都笑道:“奶奶今儿回什么事,这半天?可是要热着了。”凤姐把袖子挽了几挽,跐着那角门的门槛子,笑道:“这里过门风倒凉快,吹一吹再走。”又告诉众人道:“你们说我回了半日的话,太太把二百年头里的事都想起来问我,难道我不说罢。”又冷笑道:“我从今以后倒要干几样尅毒事了。抱怨给太太听,我也不怕。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不得好死的下作东西,别作娘的春梦!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还有呢。如今裁了丫头的钱,就抱怨了咱们。也不想一想是奴几,也配使两三个丫头!”一面骂,一面方走了,自去挑人回贾母话去,不在话下。
这里面,不仅有对背后告嘴的人的怨恨,其实也有对王夫人的所谓“偏听偏信”的不满,并且表示把自己惹急了,也是敢豁出去和王夫人对着干的。也许,这才是王熙凤长期以来对王夫人唯唯诺诺积压下来的真实怨气吧。
三、王熙凤面对弱势的婆婆邢夫人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疏远”策略。
在处理王夫人和邢夫人的关系上,王熙凤就采取了明显偏向王夫人的态度,一来贾政一房虽是二房,但实力强大,二来自己和王夫人是血亲,三来邢夫人在贾母乃至贾府的地位不高,四来邢夫人并不是自己老公贾琏的亲妈,从这种种原因出发,她采取了抓住重点的方针。对邢夫人一是敬而远之,二是敷衍拖延。而这种态度,甚至波及到了贾琏的妹妹贾迎春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相比于对林黛玉的亲热,对薛宝钗的尊重,甚至对贾探春的礼让,她对自己的亲小姑子却是比较冷淡的,难怪邢夫人要为此抱怨。正如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所说的:
“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估着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了不好事或他自己错了,他便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来,他还在旁边拨火儿。如今连他正经婆婆大太太都嫌了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若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
可见,王熙凤自然不屑成为在贾母面前不得宠的邢夫人的人,而且她也确实不是邢夫人的人。
这充分说明,王熙凤为了实现自己掌管荣国府的人生理想,尽管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两面讨好,但她谁的人都不是。她不过是要在矛盾和夹缝中生存,通过与这些人的合作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罢了。
网友回答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本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王熙凤见面的经过.通过对这一见面过程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课文通过两个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一是从正面对王熙凤的描写,二是从侧面对王熙凤的描写.
作者写王熙凤的出场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忖、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我们先看正面描写.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似给人爽朗、热情的感觉,然在贾府这个封建的大家族里,规矩礼仪是极严的.贾母是这个家族里至高无上的人物.在贾母面前,连邢、王二夫人都要敛声屏气、毕恭毕敬,何况孙子媳妇王熙凤,但王熙凤就有这样的特权.故一句话,就把王熙凤性格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张狂放肆,表现了出来;同时还可以看出她在贾府里的特殊地位.作品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容貌,在服饰方面,选取头饰、裙饰和服饰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扮,既使读者看出了一位贵族少妇的尊贵,也在珠光宝气之中露出了她的俗气;在容貌方面,则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黠.王熙凤的内心世界,在她会见黛玉时的举止言谈中表现得很充分.她见黛玉时先是恭维——因为她知道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丰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面面俱到,圆滑之至;继而拭泪——因为提到黛玉的母亲,她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悲伤,所以便抢先“用帕拭泪”;最后又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了这个感情的转变.她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权势;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作者就这样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露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
至于林黛玉和贾母对王熙凤的感觉和评价则从侧面很好地配合了正面描写,与那些正面描写共同完成对王熙凤性格特征的刻画.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语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王熙凤说话张张扬扬,难怪林黛玉纳闷,觉得此人“放诞无礼”.然而这“放诞无礼”正说明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红楼梦》写人物出场极其精彩的一笔.
⑤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王熙凤逢场作戏,善于阿谀奉承,做表面文章,明为称赞林黛玉,暗里投合贾母的心意.这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