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

发布时间:2020-10-09 18:18:4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50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助积极性”。1953年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
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
请回答:
(1)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请你分析我国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我国哪一农村政策的尝试?材料中的“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出现在当时安徽省的哪个地方?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网友回答

(答案→)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知识,通过分析材料,1953年和1950年相比,无论是富农还是地主,都已经不存在了,因此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开始。
(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知识,我国通过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之所以当时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1958年;新乐园”等的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影响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时期农村改革的知识,通过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分田到户”,我们可以判断出材料五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重大事件是: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5)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既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也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这让我们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以上问题属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仅供参考!